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体外抗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终浓度依次为0.1,0.5,1.0μmol/L)和(或)5-FU(终浓度50mg/L)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PV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s2O3或5-FU单药作用相比,As2O3与5-FU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率(q=63.9608,166.1758,51.3343,P〈0.01),与空白组相比,联合用药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q=16.0743,10.8805,12.1482,P〈0.01),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q=8.7188,9.3309,9.8534,P〈0.01),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q=10.2801,17.8456,19.0086,P〈0.01)。结论:As2O3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胃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增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以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为四联疗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61.33%、总有效率93.33%,观察组治愈率64.00%、总有效率为94.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对照组为68.00%、观察组为90.6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2.66%、观察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能根治幽门螺杆菌和降低胃腔内酸度,促进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正>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是直接或间接病毒感染的结果。世界上每年>55万的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1]。HPV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在生殖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和阴经癌[2]。随着HPV感染与口咽鳞癌、肛门癌关系的确立,HPV感染的意义更加深远。近年来,HPV在食管癌和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432-5p调控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过表达或敲低miR-432-5p后,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水平.敲低miR-432-5p后,检测miRDB数据库在线分析的靶标的mRNA水平.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NA是否与潜在靶标直接结合.过表达或敲低靶标后,分析乳腺癌细胞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脂及脂蛋白代谢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脂、脂蛋白水平;胃癌组血脂、脂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的TC、TG、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C、HDL-C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TC水平、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血脂及脂蛋白水平可能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的探索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患者采用mFOLFOX6方案,2周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化疗4个疗程以上。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前胃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Ⅲ~Ⅳ期,CD8+显著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疗效的胃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R+PR组、SD组、PD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R+PR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SD组和PD组,CD8+显著低于SD组和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5(mGluR1/5)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的重要成员之一,该受体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在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与相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mGluR1/5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其他GPCR受体的相互作用对信号共同调节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肿瘤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病原学分布、电解质紊乱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62例晚期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与电解质紊乱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治疗前后的电解质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该类患者的诊治方法及效果。结果 62例老年晚期肿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对症治疗后,56例患者住院19~28d,平均(23.8±4.2)d痊愈出院;血清钾、钠、氯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因重症感染致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患者放弃治疗自行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结论老年晚期肿瘤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患者的病情、病程及预后与电解质紊乱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不能只重视抗感染治疗,而应同时对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