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内酯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大鼠60min缺血、2h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肝脏缺血前5min和再灌注后10min,30min血清NO水平变化;测定再灌注后2h血清ALT、AST、LDH酶学差异和肝组织内ATP、MDA含量变化;再灌注2h取肝组织完成肝细胞、肝小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水平降低,ALT、AST、LDH水平升高;银杏内酯能提高再灌注后血清NO水平,并对ALT、AST、LDH的病理性升高有降低作用,且能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结论:银杏内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O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确诊的 46例肝癌患者用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 (TAE)术及单纯用TAE治疗 ,对照结果表明 ,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加TAE治疗组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46例以腹痛、腹胀、食欲下降、消瘦、乏力等症状入  相似文献   
3.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行结肠前或结肠后胃空肠吻合,这一经典术式沿用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结肠前吻合较结肠后吻合略简单,但二者均有不足之处。大多数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排空障碍发生在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后。而结肠前胃空肠吻合虽可减少排空障碍的发生,但却增加了吻合口溃疡的机会。如果输入拌过长又可发生输入排梗阻及内癫等并发症。相反,如果输入拌过短则有可能压迫根结肠引起结肠梗阻。作者就结肠前胃空肠吻合这一术式进行探讨,认为此术式之所以有这些不足,主要原因是因为近段空肠必须绕过大网膜才能与胃吻合,特别是大网膜脂肪较多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在肝门阻断下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5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包膜外钝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斜切口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低创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中斜切口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网篮取石21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32例,均不置T管引流。结果 53例均获得满意的低创效果,无严重并发症,无一例结石残留及胆道梗阻发生。结论遵守严把适应证的原则,中斜切口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不置T管引流是低创、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切口感染仍为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切口窦道形成的主要原因[1]。很多方法已被用于预防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作者现就对阑尾切除术不缝合腹膜预防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的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数185例,其中化脓性阑尾炎127例,坏疽性阑尾炎58例,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90例,男性5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31.35±15.63岁,其中化脓性阑尾炎62例,坏疽性阑尾炎28例。对照组共95例,男性61例,女性34例,…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探查术是肝胆外科风险较大的手术,临床上多为传统胆总管探查术(OCBED)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ED).OCBED存在手术探查"盲目性大、风险高、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LCBED虽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因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技术要求高、费用高等因素,在大多基层(县级)医院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8.
Mirizzi综合征是以胆囊颈或胆囊结石嵌顿及其并发症所引起的胆总管狭窄或梗阻,从而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少见原因。1948年Mirizzi首先报道,Baer^[1] 认为其发病率在0.7%-1.1%。我院自1982年11月-2000年5月共收治34例,均经手术证实,约占同期单纯胆囊结石的0.8%,现总结绍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比分析1991-1997年以早期手术为主的29例SAP(早期手术组)与1998-2006年中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53例SAP(延期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延期手术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结论SAP早期的急性炎症反应期治疗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型和极重型SAP伴有早期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例应果断实行外科干预,治疗方案要遵循"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Mirizzi综合征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2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经ERCP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者仅6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1例,行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术5例,瘘口直接缝合修补3例,胆囊瓣瘘口修补2例,肝总管空肠吻合1例。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仍较困难,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