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基于连接酶依赖性反应的miR-122a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 (LDR-qPCR);研究乳腺癌细胞MCF-7中miR-122a的表达以及雌激素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细胞MCF-7为样本、成熟的miR-122a为检测对象,将探针的连接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结合,建立LDR-qPCR法,并开展方法学评价以及不同(有或无激素)培养环境下miR-122a的表达分析。结果 LDR-qPCR法的扩增产物特异,经测序证实为miR-122a;LDR-qPCR法重复性好(cv<10%);检测下限为5pg/μL总RNA,比茎环RT-qPCR法(50pg/μL)敏感10倍。miR-122a在激素饥饿的MCF-7细胞中表达上调,约为常规培养细胞的3.65倍;经5nmol/L雌二醇处理后又出现下调(P=0.040),但未回到常规培养细胞水平。结论 LDR-qPCR法特异、灵敏,检测范围宽;乳腺癌细胞MCF-7可表达miR-122a并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紫杉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毒副反应间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信息。方法:筛选93例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外周血MDR1 C3435T和G2677T/A基因型。结果:在本组病例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Ⅳ度)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7.2%和25%。MDR1 C3435T各基因型患者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反应差异显著,CC型发生频率为5%,低于CT和TT型(26.3%和46.7%;χ2=8.075,P=0.018;95%CI0.017~0.022);未发现G2677T/A多态性与血液毒性的关联。结论:MDR1 3435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3.
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对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绝大部分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结果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均接受ALND。但现有研究显示,部分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并没有因ALND而取得生存获益,这就引发了对于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否必须行ALND问题的思考。本文就近年来SLNB指导乳腺癌患者ALND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DR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以及血液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70例新辅助化疗的女性患者,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外周血MDR1C3435T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后的疗效及血液毒副反应。结果:70例新辅助化疗患者当中,3435TT基因型化疗有效率仅为23.1%,与3435CC和3435CT基因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2,P=0.047,95%CI:0.043~0.051);血液毒性方面,3435CC型患者中性粒细胞Ⅲ~Ⅳ度减少的发生率为6.7%,较CT型(37.5%)和TT型(53.8%)发生率低(χ2=7.512,P=0.023,95%CI:0.016~0.021)。结论:携带MDR1 3435C等位基因的患者其化疗疗效可能较好;携带3435T等位基因的患者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多西紫杉醇( Docetaxel,Doc)耐药细胞模型MCF-7/Doc,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Doc低浓度逐步加量诱导法建立MCF-7/Doc耐药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MTT法药物敏感试验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局部应用洛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观察组用溶有50 mg洛铂的生理盐水冲洗并浸泡创面,15 min后吸出冲洗液。皮瓣缝合前,再将50 mg洛铂多点喷洒于瘤床、腋窝淋巴结清扫区及其他可疑残余癌细胞区域。对照组仅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对药物安全性、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追踪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血肌酐和谷丙转氨酶)、局部疼痛和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以及Ⅰ期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液脱落癌细胞检查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处转移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洛铂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