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调节性T细胞亚群变化与五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通过调控活化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保护机体免受持续有害免疫反应的损害。最近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简称Treg)可主动抑制逃逸出被动耐受机制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目前已发现的Treg亚群有多种,CD4^+CD25+T细胞是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其数量缺乏和功能紊乱将导致严重或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对其在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明确,故本研究分析与探讨其与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与愈后的相关性,并探讨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初发及愈后出院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MSCs,体外经高浓度VEGF诱导分化,通过流式分析表面分子CD34、CD31和vWF以及体外成血管实验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初发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高水平表达VEGF(P〈0.01),而愈后明显降低(P〈0.01)。MSCs经VEGF诱导后呈现“纤维细胞”样长梭形,内皮系表面分子CD34、CD31、vWF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形成“血管管腔样”结构。结论VEGF与肿瘤的发生及其愈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APL完全缓解患者微小残留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利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检测同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8例确诊为APL-CR1~5年的患者为对象,分别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FlowCytometry,FCM)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或骨髓中的MRD,平均跟踪随访36个月(15个月~70个月),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其在评估CR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种方法检测28例APL-CR患者,获相同结果的共22例,其中双阳性者17例(60.7%),双阴性者5例(17.9%),Kappa值为0.478,另有6例检测结果不一致(21.2%),其中4例RT-PCR检测阳性者FCM检测为阴性,2例RT-PCR检测阴性者FCM检测为可疑阳性。随访发现MRD双阳性组有2例临床证实复发,复发率为11.8%(2/17),而MRD单阳性组(6例)和MRD双阴性组(5例)无1例复发。结论检测APL-CR患者MRD,FCM和RT-PCR两种方法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MRD双阴性和单阴性组预后好,无复发;而MRD双阳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前两组,但特异性较低。按传统标准已达CR的患者,用先进的分子学方法仍可测出MRD为阳性,提示临床必须高度警惕,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