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NHL)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 986年~ 1 996年住院的 2 4例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缺乏特征性的表现。首次诊断 NHL6例 ,其余 1 8例初诊时诊断 :慢性鼻炎 8例 ,恶性肉芽肿3例 ,鼻息肉 2例 ,鼻中隔粘膜肥厚 2例 ,扁桃体炎 2例 ,慢性咽炎 1例。 2 4例均经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结论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反复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有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血清学诊断与点刺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结合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表现疑似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变应性鼻炎组)和5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非变应性鼻炎组)进行Phadiatop检测,同时采用20种常见变应原作皮肤点刺试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血清总IgE(TIgE)检测及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8.0%及65.0%;非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血清TIgE检测及点刺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40.0%、26.0%及8.0%。变应性鼻炎组中Phadiatop检测和点刺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2.3%(60/65),阴性符合率为80.0%(16/20),与TIgE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47.7%(31/65),阴性符合率为85.0%(17/20)。结论:在变应性鼻炎的筛选诊断中Phadiatop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IgE检测,前者更具价值;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高,有助于确定变应原,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期的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份特别的个案。这个个案提醒那些正在应用大剂量生长激素提高竞赛状态的人,要警惕糖尿病风险。患者是一个今年36岁的职业健美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感应神经性聋较罕见,群体发病率为1/2000~1/6000,其中大部分为隐性遗传,仅12%是显性遗传.作者于1995年2月至6月门诊期间曾遇一家系(5例)显性遗传性感应神经性聋病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一、病例介绍男性,32岁,因双耳缓进性听力下降10年于1995年4月就诊.21岁时发现双耳听力较差,以后呈缓进性减退,不伴耳鸣、眩晕及全身不适.足月顺产,妊娠期母亲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急慢性传染病史及代谢性疾病和耳毒性药物中毒史.检查:双外耳无畸形,鼓膜正常所见,纯音听阈图示双耳对称性感应神经性聋(以中、高频下降为主),重振阳性,音衰试验阴性,鼓室图为“A”型,镫骨肌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因“右侧鼻腔出血10余年,加重3个月”于2008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腔间断性出血,量不多,从前鼻孔流出,纸团填塞后即可止血,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及嗅觉异常,未引起重视,未就诊治疗。4年前右侧鼻腔开始出现鼻塞,且进行性加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侧鼻腔新生物,考虑“鼻息肉”,建议行手术治疗,因患者较忙未手术。近3个月来鼻出血加重,不易止血,伴嗅觉下降,睡眠时打鼾。门诊以右侧鼻腔新生物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因鼻塞、额部胀痛1个月余,于2007-04-26收治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右侧明显,伴额部胀痛,呈持续性,白天较剧,时有清涕,无脓涕、鼻出血、嗅觉下降、复视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鼻窦CT检查后诊断为"筛窦囊肿"。入院后前鼻镜检查示双鼻下甲肥大,麻黄碱  相似文献   
7.
左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发生在鼻窦罕见。IMT一直被认为是牲质未明或低侵袭性肿瘤,但我们在2002年2月收治的1例位于左上颌窦者,表现为极度恶性,虽经手术加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但8个月后复发,11个月后死于恶病质。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原因致声带中线位固定常引起呼吸困难 ,以往多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 ,我们对 4例声带中线固定患者采用单侧声带切断术取得较好效果。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4例均为女性 ,年龄44~ 6 0岁。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例 ,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 1例 ,原因不明 1例。病程 2~ 17个月。 3例在就诊时有Ⅲ度喉源性呼吸困难 ,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入院后即刻行气管切开术。另 1例入院时外院已作气管切开因堵管困难转入本院。 4例在入院后均作纤维喉镜检查 ,示双侧声带呈中线固定 ,不能外展 ,声门裂约 2 .2mm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目前粉尘螨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鼻黏膜激发实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NP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常年性AR的患者行SPT及NPT。结果粉尘螨SPT及NPT灵敏度分别为84.6%和100%,其SPT及NPT的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8.0%。阳性级别在(++)、(+++)和(++++)的SPT阳性患者,NPT阳性率分别为24.2%、30.3%和45.5%。结论 SPT为诊断AR的必要先行检查手段,NPT对于可疑变应原的确诊、鼻黏膜的非特异性高反应性的诊断及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具有较高价值。SPT级别强度越高,NPT阳性率越高,但SPT级别强度与NPT液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2年9月收治1例位于左上颌窦的原发性恶性肌上皮瘤,现报道分析如下. 患者女,41岁,因左鼻塞1个月,逐渐加重10d,于2002年9月1日来我院就诊,伴左牙痛数天,为钝痛,呈持续性,无放射性痛;鼻涕不多,为少量白色分泌物,时有涕中带血丝;无面部麻木、张口困难,无耳鸣、听力下降,无视力影响,于9月2日收住入院.体格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左下鼻道花生米大小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软、触之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