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全文从抗Her-2治疗药物-PI3K/AKT/mTOR通路中的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几个方面就当前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徐君南  李晓睿  孙涛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4):1253-1257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基线)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预后)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采集外周血2 mL,经超高效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含量水平。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化疗2~4个疗程后患者行预后评估,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分析氨基酸含量水平的变化。  结果  32种氨基酸含量水平为3~180 000 pmol/L。与基线相比,好转组的甘氨酸和L-谷氨酰胺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而恶化组显著下降;好转组的肌氨酸显著下降,而恶化组变化不明显;好转组和恶化组的L-苏氨酸、牛磺酸、亚氨基二乙酸和L-谷氨酸均显著上升。  结论  甘氨酸和肌氨酸等氨基酸在行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的变化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影像学检查可能更早预测化疗疗效,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关键词晚期乳腺癌氨基酸代谢化疗敏感性超高效串联质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紫杉醇以及两药联合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单药以及联合紫杉醇干预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细胞增殖毒性(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基因(phosphate-B-cell lymphoma-2,pBcl-2)、半胱天冬酶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以及缺口蛋白(Notch)通路Notch2的表达情况。结果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处理48 h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在100 mmol/L达到最大值27%;两药联合组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单药组明显增强尤其在100 μmol/L(60.89% 比26.98%,t=-0.017,P<0.05);两药联合处理MCF-7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与空白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和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839,P<0.001;F=40.742,P<0.001);凋亡相关蛋白pBcl-2在空白对照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组、紫杉醇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64,P<0.001,联合组的p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他三组(1.94,0.79,0.83和1.01,均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联合紫杉醇可上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Notch2表达(3.17 比 2.01,P=0.027;1.17 比 0.67,P=0.018),联合组与单药紫杉醇的Casepase-3和Notch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7 比 2.46,P=0.160;1.17 比0.82,P=0.121)。结论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紫杉醇能协同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部分促进紫杉醇通过Notch通路上调MCF-7细胞pB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基于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cSMART)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驱动基因突变,并指导其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7例,采用cSMART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EGFRALKKRASBRAFPIK3CAERBB2ROS1RETMET  共9种ctDNA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每2~4个治疗疗程后评估9种ctDNA驱动基因突变分布,并基于NCCN指南和9种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患者用药。将生存信息完整且完成后续治疗的57例NSCLC患者,按照是否遵循指导方案治疗,分为规范治疗组(n=39)和非规范治疗组(n=18),比较其疗效。 结果 基于cSMART技术检测ctDNA 9种驱动基因突变78例,无突变28例。驱动基因突变的78例患者中,单基因突变27例,双基因突变24例,3基因突变11例,4基因突变5例,5基因突变5例。106例NSCLC患者无突变26人次,累计突变160人次,其中EGFR突变61人次,ALK突变11人次(包括ALK融合和点突变),TP53和KRAS突变分别为54人次和26人次,罕见突变PIK3CA发生基因突变5人次, BRAF、MET和ERBB2发生基因突变各1人次。规范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非规范治疗组患者长(10.0个月vs 5.5个月,χ2=6.420,P=0.011)。结论 基于cSMART技术测定ctDNA识别NSCLC驱动基因突变简便、无创,其中EGFR及ALK为NSCLC常见驱动突变,针对其进行靶向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15日至2020年10月30日本中心83例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的83例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一线(n=25)和二线(n=38)采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患者的ORR高于多线治疗患者(n=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vs 44.7%vs 30.0%,P=0.466),3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6.0%vs 89.5%vs 80.0%,P=0.337)。哌柏西利联合组全人群mPFS为13.0个月(95%CI:11.4~14.6个月),一线/二线治疗患者的mPFS较多线治疗患者延长(20.0个月vs 14.0个月vs 5.0个月,P<0.001),仅有骨转移的患者mPFS优于非骨转移患者(未达到vs 13.0个月;HR=0.42,95%CI:0.22~0.84,P=0.01);无内脏转移患者的mPFS优于存在内脏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个月vs 13.0个月;HR=0.65,95%CI:0.35~1.22,P=0.38)。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应用哌柏西利治疗仍可获益(mPFS=5个月)。83例患者采用哌柏西利联合治疗后常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2例因不良反应下调剂量。结论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一/二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70%,其重要治疗方式为抑制HR通路的内分泌治疗,此型乳腺癌预后虽然相对较好,但仍有30%~40%患者出现内分泌耐药,目前尚未解决。通路间的交联作用在内分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磷酸化是各通路发挥作用的前提,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活化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相关,故充分了解HER2蛋白活化与内分泌耐药间的关系,对延缓内分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顺序阐述HER2蛋白的表达、生物学特性、检测、活化以及HER2蛋白活化在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中的作用,为H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任丽琦  孙涛  徐君南 《中国医药指南》2023,(13):120-122+12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紫杉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PIPN)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以及相关文献筛选补阳还五汤组方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构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筛选核心化合物和核心靶点绘制关系网络。结果 经分析获得104个活性成分和与PIPN的共同靶点97个,补阳还五汤治疗PIPN主要涉及Wnt及STAT3等信号通路,通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潜在核心成分,作用于AKT1、CASP3、CDKN1A等潜在核心靶点。结论 本研究探究了补阳还五汤治疗PIPN的作用机制可能与ErbB及EGFR等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腹腔内注射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静脉注射液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并探索体外药敏检测结果和疗效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华蟾素单药组和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联合组,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和无穿刺引流间隔时间(PDFI)来评估疗效,汇总不良反应并分析体外药敏检测结果,以及积液中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比值(LTR)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27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和改善,其中联合组有1例患者胸腔积液出现影像学完全缓解。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中位PDFI较单药组更长(10周 vs 7周)。联合组药物直接相关的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28.6% vs 7.7%)。体外药敏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肿瘤抑制率更高。生物标志物探索性结果显示,与PDFI短者(<2个月)相比,LTR在长期有效的患者(PDFI≥2个月)中更高。结论:华蟾素联合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对恶性胸腹腔积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安全性好,积液中高LTR比值提示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