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钱润梅  彭发全  陈萍 《浙江医学》2020,42(22):2403-240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RM重复X连锁蛋白2(ARMCX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87例,并留取距结直肠癌组织边缘>3cm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87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MCX2表达和结直肠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ARMCX2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ARMCX2阳性表达率为51.7%,高于癌旁组织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43.7%。结直肠癌组织中ARMCX2阳性表达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侵犯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MCX2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1),与Bcl-2、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5和0.70,均P<0.05)。有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组织中ARMCX2阳性表达率为85.7%,高于无K-ras基因突变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0~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ARMCX2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ARMCX2表达升高,其高表达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RMCX2与K-ras基因突变有关。ARMCX2可能是结直肠癌重要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
彭发全 《江西医药》2011,46(10):955-956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相当罕见,至1986年国外文献报道胃鳞癌约80例,国内至1995年报道约20例。而食管及胃双原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有报道发生于贲门部的单纯鳞癌常为食管的原发肿瘤扩散而来。  相似文献   
3.
彭发全  虞小春 《江西医药》2013,48(3):253-255
目的探讨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arcal lentiginous malignant melanoma,ALM)的病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现况调查我院2001-2012年经病理确诊的40例ALM病人。结果40例中男22例,女18例;38例均系农民,2例为退休工人;发病高峰年龄为51-61岁和61-70岁;发病部位足部32例,占80%,手部8例,占20%;发病原因为28例有外伤史,占70%,10例为黑痣(斑)破溃,另2例分别为鸡眼被刺破和冻疮破溃糜烂。结论 ALM病因主要为外伤及黑痣(斑)破溃,经反复摩擦刺激,加上人体负重、感染、激素等作用致病变经久不愈而恶变。  相似文献   
4.
Masson’瘤又称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ntravascular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是1种良性瘤样病变,可见于任何部位的血管,但头颈部、手指和躯干的病变易于发现。我们报道1例Masson’瘤发生于眼眶,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PHAT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病理特征、组织起源及鉴别诊断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PHAT具有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大量簇状分布的血管,部分扩张;肿瘤细胞多形性;血管壁、血管周围及瘤细胞之间基质呈嗜伊红性透明变性.易与其他软组织肿瘤混淆,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结论 PHAT是一种恶性潜能未定的软组织肿瘤,组织起源尚不清楚,但支持3种假说即血管源说、原始间叶组织源说及纤维组织细胞源说.  相似文献   
6.
彭发全 《江西医药》2013,(8):736-739
目的探讨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确诊的及会诊外院的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结果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临床症状与一般胃癌无区别,好发于老年人。组织学特征典型:含中等分化或低分化腺癌和类癌成份,免疫组化:腺癌表达CK20、EMA,类癌表达Syn、CgA和NSE。结论胃腺癌合并非典型类癌临床较少见,根据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易于确诊。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83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伴全程肉眼血尿于2017年1月12日入院。之前自服"尿感宁"、"金钱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外院尿常规示"尿潜血:+++,红细胞:169个/μL",B超示"右肾偏小,实质回声偏强,慢性肾病考虑",予以"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止血敏"、"止血芳酸"止血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彭发全 《江西医药》2011,46(1):73-75
目的探讨肢端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例肢端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皮及真皮下见瘤细胞成巢排列,并呈佩吉特样向表皮内扩展;肿瘤细胞主要以长梭形或短梭形细胞为主,部分为上皮样细胞,形成不规则分支状或腺泡状,或呈纵横交错的束状;6例伴有同则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结论肢端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依据其病史,临床资料及形态学检查容易确诊,易经过局部淋巴结转移至同则腹股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