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TACE)、热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综合治疗价值。方法: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综合治疗组64例,行TACE并3DCRT,结合热疗治疗。对照组58例3DCRT治疗,联合TACE。结果:1、2、3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分别为85%、65%、39%,对照组分别为59%、30%、18%(P<0.05)两组毒副作用相似。结论:对于非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结合3DCRT并热疗,能明显提高疗效,而毒副作用不增加。  相似文献   
2.
晚期消化系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晚期消化系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50例晚期消化系肿瘤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7例全程适形照射DT35-58Gy/5~11次;3例先常规外照射30.40Gy后行三维适形照射,IYl25~37Gy/5—7次。结果50例晚期消化系肿瘤总有效率为86%(43/50)。结论 中晚期消化系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中晚期肝癌19例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策  许建林  朱姣  卢佳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0):1472-1473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效果,TD38Gy~48Gy/7~12次/2.5~3周。同期30例肝动脉介入 碘油栓塞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70.0%(21/30),观察组78.9%(15/19);对照组与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26.7%、13.3%,73.7%、42.2%、21.1%。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不亚于动脉介入 碘油栓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食管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食管的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 ,迄今为止国内文献报导 5例 [1~ 5 ] ,国外文献报导 18例[6~ 9] ,最近我科收治一例 ,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 ,女 ,46岁 ,病案号 :990 96 7,进食梗噎 5个月 ,无吞咽痛、恶心、呕吐及胸背痛 ,无发烧、盗汗和皮肤瘙痒 ,可进半流食。外院食管 X线片可见中上段约 7cm食管增粗 ,而管腔狭窄 ,以食管中上段癌收住。查体 :一般状况可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肝、脾等查体均未见异常。白细胞总数7.0 0× 10 9/L ,中性白细胞 6 4% ,淋巴细胞2 8% ,嗜酸性粒细胞 8%。复查食管 X线片见食管中上段长约 7.5 cm…  相似文献   
6.
原发食管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 ,迄今为止中文报道 5例 ,英文报道 18例。最近本科收治一例 ,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 ,46岁。于 1999年 7月因进食梗噎 5个月入院 ,入院时可进半流食。外院食管X线片见食管中上段长 7cm增粗 ,管腔狭窄 ,以食管中上段癌初诊住院。查体显示一般状况中等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脏、肺、脾等查体均未见异常。白细胞总数为 7.0× 10 9 L ,中性粒细胞占 0 .6 4,淋巴细胞占 0 .2 8,嗜酸性粒细胞占 0 .0 3。复查食管X线片见食管中上段长约 7.5cm均匀性 (似纺垂状 )增粗 ,横径约 4.2cm ,管壁僵硬 ,外形不整齐 …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KD),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多发于颌面部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本文通过一例患者三年多的诊治过程,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和影响因素,为胸部肿瘤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1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男12例,女9例。其中食管癌9例,肺癌7例,乳腺癌5例。首次摆位后,去掉体膜,在患者体表沿激光十字画出三个等中心点的坐标位置,并以该三个坐标为标准坐标,测量前后、头脚、左右方向摆位误差。每例病例连续测量5次,共计摆位105次。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11例,测量55次,未在体表标记体膜相对位置。B组10例,测量50次,CT模拟定位时在体表标记体膜相对位置。结果:人与人间以及次与次间均存在一定差别。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最大,腹背方向次之,左右方向最小。B组摆位误差左右方向为(2.2±1.9)mm,头脚方向为(4.3±2.6)mm,腹背方向为(2.6±1.7)mm。与A组比较,误差在Y、Z方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模拟定位时,在体表标记体膜的相对位置可减少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胸部放疗的CTV-PTV扩边范围(MPTV)应适当扩充为左右方向5.4mm、头脚方向8.3mm和腹背方向5.5mm。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清白蛋白水平在预测食管癌再程放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学确诊的需要接受再程放疗的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行血清白蛋白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计算,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分期有关(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62例患者血清白蛋白高值组(≥35 g/L)的1、3、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低值组(<35 g/L)(P =0.001),高值组的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后生存率均高于低值组(P =0.026),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复发时间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15和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再程放疗前行血清白蛋白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KD),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多发于颌面部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本文通过一例患者三年多的诊治过程,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