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志慧  陈俊英  张景伟  刘国际 《中草药》2005,36(8):1159-1162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类型及用量对熊果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萃取压力35.0M Pa,萃取温度318K,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体积分数为4%,萃取时间3 h,CO2流量为8 kg/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熊果酸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1956年May和Thurmer描述了由于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和搏动的机械作用使左髂总静脉肥厚进而出现左髂总静脉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称为May-Thurmer综合征。1965年Cockett报道了2例在右髂总动脉横跨左髂总静脉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称之为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亦称为Cockett综合征。1987年David报道了1例变异的May-Thurmer综合征.即迂曲的左髂总动脉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Uehino等和Steinberg等各报道了1例由于左髂内动脉压迫而致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髂总静脉受压是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并在左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机以及其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本院100例脑外伤患者,其中50例患者在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A组),而50例患者则在24 h后进行肠内营养(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显著厚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和腹泻腹胀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术后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保障患者营养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景伟 《医疗装备》2009,22(10):61-62
麻醉机是用于实施全身麻醉,供氧及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一套装置,要求提供的氧及吸入麻醉药的浓度应精确,稳定和容易控制,用于满足各种手术。本文就两例比较特殊的案例结合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以及对麻醉机的使用前安全检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4年,我们以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治疗2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景伟  贾茹 《山东医药》2005,45(19):63-64
1999年1月~2004年5月.我院在CT引导下应用YL-1型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261例.出现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3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261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男141例.女120例;年龄34~84岁。出血量大于50ml者163例,破入脑室83例;小于50ml者98例.破入脑室30例。术后并发MODS34例.其中出血量大于50ml者16例,占17.20%;出血量小于50ml者15例.占5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20例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EA组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组,每组各20例,CEA组给予CEA治疗,CAS组给予CAS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并发症、视力、持续注意功能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 CEA组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CAS组(P<0.05); CEA组和CAS组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P>0.05); CEA组和CAS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明显高于术前,CEA组和CAS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RI、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和持续操作测试(CPT)的2、3位认错及遗漏数明显低于术前,CEA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明显高于CAS组,CEA组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RI和Log Mar最佳矫正视力和CPT的2、3位认错及遗漏数明显低于CAS组(P<0.05)。结论 CEA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眼病患者动脉狭窄和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与持续注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类型及用量对熊果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萃取压力35.0M Pa,萃取温度318K,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体积分数为4%,萃取时间3 h,CO2流量为8 kg/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熊果酸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肿瘤热疗研究的进展,其治疗增益已得到广泛的承认并用于临床。作者于1985年9月到1986年1月采用三联治疗方案治疗食管癌34例,报告及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