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Papillary cystic and solid tumor of the pancreas,PCST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自1959年Frantz首次报道以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组织发生尚未定论的实体肿瘤。它的名称多种多样,包括乳头状囊实性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乳头状实性肿瘤、实性腺泡细胞瘤等。因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增强对该病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硒蛋白P(Sepp1)基因rs757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情况及与环境非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阐明其与PT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地区汉族PTC患者138例和健康对照者140人,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技术检测Sepp1基因rs757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并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转移)进行分层分析,同时结合非遗传相关因素,如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碘盐摄入和精神状态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探讨Sepp1基因rs7579位点SNPs与PT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高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差和工作压力大增加PTC发病风险(均P<0.1);Sepp1基因rs7579位点GG、GA、AA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频数分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P>0.05;χ2=0.673,P>0.05)。分层分析,年龄≥ 50岁组中PTC患者GG、GA和AA基因型频数分布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P=0.028),PTC患者AA基因型频数分布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AA/GA型个体患PTC的风险低于GG型个体(OR=0.481,95%CI:0.267~0.866)。结论: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和工作压力是PTC发病主要影响因素,A等位基因可能是PTC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adenoma of the adrenal cortex)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肿瘤科经腹成功切除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 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肿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1995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腹部肿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均采取保守治疗,16例经非手术治疗后3~6周恢复胃动力治愈,2例死于肺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腹部肿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创伤大、时间长的腹部肿瘤手术,预防性营养性空肠造口术是可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因挤压肺和心包,常造成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及心慌等不适表现.如能有效地控制胸水,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3年始,间断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排放胸水后再注入顺铂(DDP)或5-氟尿嘧啶(5-Fu)治疗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以来,使用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腱鞘囊肿43例,随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手术方法:术区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穿有7号丝线的角针,从囊肿的一侧皮肤穿入,经囊肿从对  相似文献   
7.
肺癌发病率高,发现时常常已属中晚期,经静脉化疗和/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外照射治疗成为少数几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受各自治疗方法的特点所限制,临床疗效、尤其远期效果常常不理想.我院于2005年3月引进放射性粒子项目并临床应用,现将初步工作总结,并介绍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硒蛋白S(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 - PCR)技术检测138例PTC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转移)进行分层分析,同时结合非遗传相关因素(吸烟、饮酒、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等)联合分析该位点SelS基因多态性与PT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BMI、碘盐摄入、工作压力是PTC发病风险因素,精神状态是PTC保护性因素(P均<0.1)。该位点SelS基因CT、CC、TT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404,3.258,P均>0.05)。分层分析显示:女性组、无淋巴转移组CC、CT、TT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 4.430,P = 0.035,;χ2 = 3.967,P = 0.046),PTC女性组、无淋巴转移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OR = 1.554,95%CI:1.032~2.344;OR = 1.457,95%CI:1.006~2.109)。结论 PTC发病与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和工作压力等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女性PTC发病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无淋巴转移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皮下植入化疗泵行腹部肿瘤腹腔灌注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5年12月180例腹部肿瘤病人共植入化疗泵180个,均为腹腔化疗泵.单管106例,双管74例.术后观察做腹腔化疗时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结果:在植入化疗泵的180例中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6.7%,其中早期(1个月内)4例,包括皮下积液、局部感染、皮下血肿及药泵翻转等.后期(1个月后)8例,包括导管堵塞、导管不畅及针眼药液外渗等.结论:皮下植入化疗泵的并发症多因操作不当引起,细致规范的操作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4例胃癌术后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期间治疗组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不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外周血象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较高,不良反应较小,外周血WBC、Hb、PLT下降幅度较小(P均〈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预防胃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