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7月~200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诊疗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手术+辅助治疗)和非手术组(单纯辅助治疗).结果 手术组7例病人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22个月;最长存活80个月;非手术组4例采用免疫加中药等治疗,平均存活7个月.11例均获得随访,无失访者,随访时间4~60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治疗以手术根治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为主,非手术治疗生存周期短,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胃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A)rs1800629和rs361525位点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分析322例胃癌患者(其中维族93例,汉族229例)和作为对照的487例非胃癌患者(其中维族231例,汉族256例)TNF-A基因rs1800629和rs36152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利用SHEsis软件分析其构成的单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基因型和单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在维族人群中,TNF-A基因rs1800629和rs361.525位点不论是等位基因位点、基因型还是单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汉族人群中,TNF-A基因rs361525位点AA+GA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56,P=0.03),即携带A等位基因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OR=2.41,95%CI:1.06~5.49);rs1800629位点基因型与胃癌之间未发现明显关联;A-A单体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和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1)。结论:TNF-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相关,这种相关性具有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医学发展趋势是多学科相互渗透、跨学科与边缘学科的发展,肿瘤学正好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同时以其专业性、交叉性、复合性与系统性又有别于其他的医学专业.随着目前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更加完善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传统的肿瘤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得过于狭窄和单一了,不能再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求,所以对肿瘤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不但要适应社会进步与医学模式转变,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的肿瘤学临床医师,从而服务众多的肿瘤患者,达到延长肿瘤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2002年间诊治的结直肠癌730例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血型、首发症状、肿瘤大小、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Dukes分期)、肠壁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因子群(TSGF)等临床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Dukes分期、肠壁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CEA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Dukes分期及CEA与肝转移有关;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与Dukes分期(r=0.349,P=0.000)及CEA水平(r=0.306,P=0.000)呈正相关。结论:Dukes分期及CEA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ukes分期越晚,肝转移的危险性亦越大。癌胚抗原(CEA)值离正常值越大,肝转移的危险性越大。性别、年龄、血型、首发症状、肿瘤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肿瘤相关因子群(TSGF)等与肝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OLFOX+表阿霉素化疗提高胃癌病人手术切除率的影响。方法:观察术前经FOLFOX+表阿霉素化疗的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并与同期未进化疗的4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45例中41例(91.11%)获得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32例(75.61%)。对照组45例中切除36例(80.0%),其中25例(61.11%)获得根治性切除。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3L(均P〈0.05)。结论:FOLFOX+表阿霉素化疗能提高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肿瘤的胃癌患者与生存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9年12月经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176例,对其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手术治疗方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及Borrmann分型等指标与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预后意义行COX回归分析,分析其对不同部位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总的1年生存率为86.93%、3年生存率为61.93%、5年总生存率为45.4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0.011),年龄(P=0.021)、切胃方武(P=0.000)、肿瘤分化程度均(P=0.001)与肿瘤部位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族别、根治手术方式,肿瘤标记物CEA、Borrman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与不同部位胃癌预后之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切胃方式、CEA、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等因素与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生存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龄、切胃方式、肿瘤分化程度均与胃癌的发生部位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族别、根治手术方武,肿瘤标记物CEA、Borrman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与不同部位胃癌预后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假性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主要以腹胀、腹部包块为主诉,术前超声检查提示不均质肿块及腹水,腹部CT提示腹水、肝肾脾多发囊性占位,腹膜不均匀增厚,5例查癌胚抗原(CEA)不同程度升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切除原发病灶、网膜或其它脏器及尽可能清除粘液性病变组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辅助治疗包括腹腔热疗、腹腔局部及全身化疗。结果术后病理证实4例来自阑尾粘液囊腺瘤或腺癌,2例来自卵巢粘液囊腺瘤,2例来源不明。术后随访率100%(8/8),1年存活率87.5%(7/8),3年存活率75%(6/8),5年存活率50%(4/8)。结论腹膜假性粘液瘤术前诊断很困难,B超、CT和CEA检查对其诊断可能有帮助。反复侵袭性手术并辅以腹腔热疗、化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生存率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2002年间诊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88例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血型、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治疗方式、T分期(肠壁浸润深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癌胚抗原(CEA)、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等临床因素,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原发灶大小、T分期、N分期等为预后影响因素(按a=0.1水平),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仅治疗方式、T分期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重要因素。所有病例总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6%、12.9%、0%。单纯外科治疗组(31.8%)、综合治疗组(45.5%)及单纯辅助治疗组(9.1%)与未治组(13.6%)比较,1年、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综合治疗方式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可延长患者生存期;T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T分期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女性,59岁,因"食欲减退伴上腹疼痛3个月"于2009年2月13日入院.患者2年前曾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非典型髓样癌,见图1A;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ER(-),C-erbB-2(-),TS(-),MPR(-),PR(-),Ki-67(+),nm23(+),LRP(-).患者术后行全身辅助化疗(多西他赛加表柔比星)6个周期.本次入院检查:CEA 2.08μg/L;胃镜检查示胃角3.0 cm×2.0 cm溃疡,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胃角癌cT3N1M0,给予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替加氟、亚叶酸钙加依托洎苷)2周期,疗效评估为PR.后患者行胃角癌D2根治术.术后病理:非典型髓样癌,与乳腺病变相符合,见图1B;免疫组化:ER(-),PR(-),EGFR(-),VEGF(+),HER-2(-).术后诊断:乳腺癌胃转移.鉴于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术后予相同化疗方案,行全身化疗6周期.术后随访至今(16个月)仍健在,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615例中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患者年龄将615例胃癌患者分为中年组(n=403,年龄55~64岁)和老年组(n=212,年龄65~79岁).收集两组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部位等临床特征,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影响胃癌患者OS的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中年组患者的3年OS率为72.70%(293/403),明显高于老年组患者的61.32%(13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低分化、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2~N3期、TNM分期Ⅲ期、PNI﹤40是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年患者不同,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中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