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棉籽油而引起急性白血病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我室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6岁,农民,就诊时已妊娠7个月,因咽喉、左侧颌面部肿痛伴发热1周来我院就诊。以“急粒”、“化脓性扁桃腺炎”、“败血症”收住院治疗。体格检查:T38.8℃,P110次/分,R26次/分,BP12/8kPa,发育正常,营养略差,神志清楚,急性病  相似文献   
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肥大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6岁。因间断发热,咳嗽,贫血,于2004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因发热于当地诊所给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我院治疗。无遗传病史及毒物接触史。体检:体温38.2℃,精神差,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可见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压之不褪色,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肝、脾触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构建合成针对Nuc leostem in(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RNA),用于进一步研究以该基因为靶目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为手段的白血病基因治疗可行性。方法从Nuc leostem in基因的三个变异体cDNA共同序列中筛选出2个3′端为AA的21个碱基片段作为shRNA合成的对应序列,9个碱基的5′-UCUCUUGAA-3′作为Loop环。以23个碱基的5-′GGATC-CTAATACGACTCACTATA-3′作为T7启动子(T7 Promoter)序列,构建shRNA的体外合成双链DNA模板,一条链5′端无AA,顺序为启动子、shRNA正义信息链、Loop环、shRNA反义信息链,共70个碱基;另一条是该链的互补链,5′端带有AA,共72个碱基。在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 erase)作用下合成shRNA,纯化后通过凝胶电泳比较灰度值确定shRNA浓度;shRNA作用于HL-60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NS-mRNA抑制率验证干扰效果。结果体外合成的两条shRNA电泳无降解和弥散现象,浓度分别为5.24μmol.L-1和3.35μmol.L-1;干扰HL-60细胞48 h后,细胞密度和聚集程度下降,细胞之间大小相差悬殊,经shRNA-NS-2作用的HL-60细胞一部分由圆形变成了梭形并有明显的伪足;与对照组相比NS-mRNA抑制率分别达到37.82%和71.88%。结论体外成功构建和合成了两条针对Nu-c leostem in基因的shRNA,且抑制该基因表达的作用明显,shRNA-NS-2使HL-60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所合成的shR-NA-NS-2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和探索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免疫学表型特征。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FCM),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对2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AML主要表达CD117(88.73%)、CD13(90.61%)、CD33(75.59%)、CD34(62.91%)、HLA-DR(63.85%)抗原;CD14和CD64在AML-M4中表达率为54.55%和31.82%,在AML-M5中表达率为40.00%和60.00%,CD14的特异性高于CD64。30.5%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主要是CD7(23.0%)。AML-M3患者CD117表达率为86.67%,CD34和HLA-DR表达率偏低(P〈0.05)。结论:CD13、CD117和CD33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确定髓性白血病。CD14和CD64有助于确定AML-M4、M5,前者特异性更强。CD34及HLA-DR低表达为AML-M3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流式细胞免疫表型粒系CD33阳性指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对95例MPN患者[慢性髓系白血病(CML)4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1例]粒系CD33阳性指数的表达进行分析。另选取30例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ML组、ET组、PV组、PMF组的CD33阳性指数分别为26.35±13.40、5.44±3.72、5.44±2.83、1.54±1.25,与对照组(9.62±5.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粒系CD33阳性指数在CML、ET+PV、PMF中依次降低,可作为MPN诊断的一个新型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核干细胞因子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在白血病细胞株中的干扰效果进行鉴定,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针对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序列设计RNAi有效靶点,合成含RNA干扰序列、Loop环、Age I和EcoR I酶切位点,以及终止信号的单链DNA oligo,经退火形成双链DNA,与双酶切线性化的带有GFP荧光标记和嘌呤霉素抗性标记的GV248慢病毒空载体进行连接产生重组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菌,挑取重组阳性转化子进行菌落PCR反应,并对PCR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两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pHelper1.0和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收集、浓缩病毒液后测定其滴度,并转染HL-60、NB4以及K562等三种人白血病细胞株,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效率,real-time PCR检测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敲减效率.结果 经测序证实正确构建出了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RNAi重组慢病毒载体,包装、浓缩后其滴度为4×108 TU/ml,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其能有效转染进入HL-60、NB4及K562等白血病细胞株中,转染效率均在80%以上;real-time PCR显示转染后核干细胞因子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在HL-60、NB4和K562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抑制效率分别为52.3%、80.5%、62.3%.结论 成功构建出了核干细胞因子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其能有效干扰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NB4及K562中的核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易感性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试图找出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易感基因。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48例CML患者和105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显示,CML与HLA-DR4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2.9%,RR=5.076,x~2=17.88,P<0.01;其它等位基困频率在CML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HLA-DR4与CML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针对c-myc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断(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生的影响,探讨应用siRNA进行白血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制备特异性对应c-myc基因的siRNA转染HL-60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生状态,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siRNA转染HL-60细胞后,细胞生长受抑,增生能力减弱,其增生抑制作用于转染后48 h、72 h最明显,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3.2 %和51.5 %;S期细胞比值由(56.1±4.7)%降至(17.8±3.2)%,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 针对c-myc基因的siRNA对HL-60细胞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望为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沉默核干因子基因表达对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靶向沉默白血病细胞的核干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对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用T7启动子介导体外合成两条短发夹状干扰RNA(NS-shRNA),以其中沉默NS基因作用强的一条NS-shRNA转染HL-60细胞,同时以与NS基因序列无关小干扰RNA转染HL-60细胞作对照,应用RT-PCR检测被转染的HL-60细胞NS-mRNA抑制效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形态变化,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胞体和细胞核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FCM)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凋亡细胞数并计算凋亡阳性率。结果表明:HL-60细胞被NS-shRNA转染48小时后NS-inRNA阻断率达到74.94%,凋亡率分别为(25.32±3.06)%和(27.3±3.21)%,对照组仅(3.12±0.38)%和(3.30±1.52)%,转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Wright-Giemsa染色显示细胞发生核碎裂并出现“凋亡小体”。结论:靶向沉默NS基因表达可诱发和促进HL-60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为NS基因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候选靶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白血病细胞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改变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体外合成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评价NS基因沉默和NS蛋白合成抑制效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活体细胞形态,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液分析仪测定细胞大小、粒度和均一性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PO)、α-乙酸萘酯酶(α-NAE)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测定反映细胞化学特征变化。结果沉默NS基因导致HL-60白血病细胞发生了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和细胞质出现了进一步分化和成熟特征,Wright-Giemsa染色观察到细胞核碎裂现象,血液分析仪发现细胞变得大小不均并有较多核碎裂和无核的细胞碎片存在,细胞内定MPO、α-NAE酶活性和PAS反应增强。结论沉默NS基因表达能促使HL-60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发生相应改变,这些形态学变化可以作为研究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