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尚凯  高峰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2):961-962
2006年5月-2010年7月,我们手术治疗36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轴向磁共振成像(MRI)对部分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38例在做MRI检查16周内,用关节镜或直接外科手术来评价ACL损伤情况:143例正常,28例部分损伤,67例完全损伤。28例部分损伤中,有8例不稳定性损伤(部分ACL损伤或需要行ACL重建手术)和20例稳定性损伤(部分ACL损伤)。结果ACL轴向MRI图像显示:109例呈椭圆形,3例内部信号增强,45例呈衰减形,6例呈孤立的束条状,56例呈云雾状,19例不显影。轴向MRI检查的敏感性为100%(75/75),特异性为96%(157/163)。结论轴向MRI检查能够分辨稳定的ACL(正常ACL和稳定的部分ACL损伤)与不稳定ACL(不稳定的部分ACL损伤和完全ACL损伤)。在MRI图像上,稳定的ACL呈衰减形或椭圆形,或显示为内部信号增强;不稳定的ACL呈孤立的束条状、云雾状或不显影。应用轴向MRI检查,有助于提高部分ACL损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1970年,金井与新田氏报告,血中鸟嘌呤[脱氨]酶(GU)活性与输血后肝炎有关。但是他们的观察都是在筛选乙肝表面抗原以前的结果,以后即认为血中GU活性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性就大。10年以后,虽然经过充分的筛选,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输血后肝炎发生,即认为GU活性高的血液,是输血后发生肝炎的重要因子。因此,著者就输血者的血中GU活性与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关系,作了探讨。材料及方法: ①受血者在输血前没有肝障碍,HBV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4.
Epstein-Barrvirus(EBV)肝炎与其他急性肝炎(AH)特别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鉴别,即使是进行EBV 血清学检测,往往大多数不能确诊。著者测定EBV 肝炎及AE 患者的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以探明EBV 肝炎血清ADA 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高田氏诊断标准,对住院的EBV 肝炎患者,测定了VCA lgM、lgG 抗体、EA 抗体、EBNA 抗体而确诊EBV 肝炎10例。AH26例(A 型10  相似文献   
5.
以前认为,构成脊椎动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L型.近年来Masters等报告,随着年龄增长,水晶体,牙釉质,大脑白质的D-天门冬氨酸蓄积,而且与疾病有密切关系.著者用微量定量法,在肾疾患患者血浆中检出大量的D-氨基酸,与血清肌酐量及β_2-微球蛋白(BMG)相关,认为可作为肾功能障碍程度判断的指标.对象与方法:39名肾小球肾炎患者(男24名,女15名,年龄22-75岁)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用肌酐清除率(2小时法)测定,血浆及尿中肌酐用Jaffe法测定,BMG用RIA法测定.同时定量测定D-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42例及对照组(钢板螺钉固定组)39例。术后按Neer评分法测定肩关节功能,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21周,平均愈合时间12周,3例合并桡神经损伤者于伤后6个月恢复神经功能;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愈合时间15周。Neer评分:观察组优36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6%;对照组优24例,良6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76.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2059,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观察组仅2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髓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髓腔植入治疗髓内钉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或胫骨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扩髓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髓腔植入治疗,观察骨愈合情况,检测治疗前、治疗7 d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评价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30例未出现感染复发,均成功治愈,治愈率为100%;30例术后全部骨性愈合,骨性愈合率为100%。治疗6周后患者的IL-6、IL-8、TNF-α、CRP、PC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Fugl-Meyer、Brunnstrom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采取扩髓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髓腔植入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避免感染复发,促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CBCT测量食管癌IGRT分次内误差,评价其对靶区和周围OAR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CBCT采集 23例胸段食管癌放疗前后摆位图像,获取分次内误差。将分次内误差模拟治疗计划2和计划3,与原始计划1比较,分析其对靶区和OAR剂量学影响,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IGRT分次内平均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2±1.5)、(1.0±1.0)、(1.0±1.0) mm (P=0.138),在上下方向分别为(1.2±1.0)、(1.1±1.0)、(1.2±1.0) mm (P=0.656),在前后方向分别为(1.3±1.1)、(1.2±1.0)、(0.8±0.7) mm (P=0.003)。全部患者3 mm内误差发生频率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占95.2%、94.5%、93.9%。计划3与计划1相比,GTV V100%下降5.55%,有 3例患者PTV D95%下降超过原始计划处方的5%。计划3中全肺 V30为(15.24±2.24)%,低于计划1的(15.67±2.28)%(P=0.033)。计划2中 4例脊髓>4500 cGy (Dmax为4517.2 cGy),计划3中 19例脊髓>4500 cGy (Dmax为5045.2 cGy)。结论 IGRT分次内误差对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脊髓为串行器官,对分次内误差相对敏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脊髓超过最大耐受量。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是建立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基础之上的又一新型放疗技术。IGRT技术通过影像设备采集患者治疗影像信息,在线或离线纠正摆位误差,以确定治疗靶区与计划靶区相一致,提高肿瘤治疗精度以及更好保护危及器官。ART技术根据个体化差异设定个体化治疗计划,纠正患者摆位误差的同时测量剂量偏差,通过修正治疗计划纠正剂量偏差。ART是目前放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精确放疗发展的方向,笔者就ART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临床上采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趋于多样化,这对于今后进一步观察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启发与指导价值。但通过这些报道也发现近年来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研究的不足。首先,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具体体现在纳入样本量普遍偏少、随机方案不明或无随机、缺乏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疗效标准杂乱、试验方案表述不具体等方面,说明文献质量仍有待提高,缺乏大样本量的RCT试验。其次,研究大多未提及随访,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长远疗效未明确。此外,突发性耳聋患者可存在双耳发病,但在研究中较少提及患耳数,大都是患者例数,其描述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有待加强。在未来设计探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实验时,要纳入大量样本,研究设计合理并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