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X射线对Treg阳性率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用X.S.S.205(FZ)型固定式X射线深部治疗机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低剂量组为0.050、0.075、0.100和0.2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RIM-19蛋白在taurolidine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系)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组Hela细胞的凋亡数据;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Hela细胞中GRIM-19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9的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taurolidine对Hela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出实验组Hela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上升,并呈现出明显的时程和量效关系(P0.05)。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RIM-19蛋白在各实验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同样显示出了一定的时程和量效关系。ELISA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9在各实验组Hel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与GRIM-19蛋白的表达显示出了相当的一致性。结论 Taurolidine可通过促进GRIM-19蛋白的表达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且线粒体凋亡很可能是taurolidine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治性宫颈癌后装治疗中分别在三维计划和二维计划下评价肿瘤靶区的覆盖程度以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及在三维计划治疗中1次治疗计划与2次治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方法应用荷兰核通公司后装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对三维计划及二维计划下靶区覆盖指数(CI)、靶区适形指数(COIN)以及危及器官体积指数(EI)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CI二维计划和三维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COIN三维计划优于二维计划(P<0.001);膀胱体积指数、直肠体积指数二维计划明显高于三维计划(P=0.01,P=0.002)。三维腔内治疗过程中2次计划与1次计划在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剂量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维计划相比,三维腔内治疗能够更好地保护直肠、膀胱等危及器官,减少放射性损伤,三维腔内治疗中2次计划与1次计划相比在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保护上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ⅠA-ⅢB期患者共21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结果 2年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3.4%、72.5%。随访期间死亡46例(21.8%),其中,2例非肿瘤相关死亡,1例第二原发肿瘤结肠癌导致死亡;复发转移57例(27%),其中单纯局部复发16例(28.1%),单纯远处转移27例(47.4%),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4例(24.6%)。单因素分析显示,2年OS、DFS与病理类型、治疗前鳞状细胞抗原(SCC)水平及分期明显相关(OS:χ2=7.123、6.014、8.398,P<0.05;DFS:χ2=11.832、8.003、7.731,P<0.05),除以上因素外,2年DFS还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χ2=9.28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治疗前SCC值、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963、2.473、2.574,P< 0.05),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则包括病理类型、治疗前SCC值及盆腔淋巴结转移(HR=3.014、1.988、1.914,P< 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中,腺癌、中晚期、放疗前SCC值超过30 ng/ml者预后较差,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卵巢癌的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卵巢癌的治疗原则为手术、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及放疗,但卵巢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疗效并不十分明显,且容易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MicroRNA-21(miRNA-21)在正常人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NA-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晚期(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Ⅰ期和Ⅱ期)结直肠癌(P<0.05);低分化肿瘤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MicroRNA-21(miR-21)在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2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iR-2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发病位置、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结果: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右半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组织 (P<0.05);Ⅲ期和Ⅳ期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结肠癌(P<0.05);miR-21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结肠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相对于癌旁组织,miR-2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表达水平与发病位置、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和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变化,探讨X射线对调节性T细胞以及相关因子Foxp3的影响。方法 11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0.075 Gy)组和高剂量(2 Gy)组,用X射线深部治疗机分别进行0.075和2 Gy全身照射,于照射后0、4、8、16、24、48和72 h处死,取脾脏,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和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 0.075和2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CD4+CD25+Treg 细胞百分比均在照射后8 h达高峰,随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高于照射前水平(2 Gy,在8、16、48、72h时,t=4.65、4.28、3.71、2.88,P<0.05; 0.075 Gy,在8、16、24、72h时,t=8.73、10.55、4.21、4.65,P<0.05)。Foxp3在mRNA水平,0.075 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而2 Gy照射后于24 h形成峰值。Foxp3在蛋白质水平,0.075 Gy照射后并未有显著变化;而2 Gy照射后于16 h形成峰值,随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分子Foxp3的不同变化可能成为高、低剂量X射线诱导不同免疫效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expressions of spleen regulatory T cells (Tregs)and the related factor forkhead box protein-3 (Foxp3) after irradiation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X-ray in mice at different times,and to elaborate the effects of X-rays on regulatory T cells and Foxp3.Methods 112male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nd irradiated by X-rays at the doses of 0.075 and 2 Gy,respectively.The mice were killed at 0,4,8,16,24,48,and 72 h post-irradiation and the spleens removed.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ercentage of CD4 + CD25 + Treg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Foxp3),and RT-PCR was used to exmiamin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Fox3.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rradiation,the CD4 + CD25 + Treg positive rates began to increase and peaked at 8 h post-irradiation with 0.075 Gy at 8,16,24,72 h(t = 8.73,10.55,4.21,4.65 ,P < 0.05) and 2 Gy at 8,16,48,72 h(t = 4.65,4.28,3.71,2.88,P < 0.05),and then slightly decreased,but still remained at high levels.The mRNA protein levels of Fox3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exposure to the dose of 0.075 Gy,but began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t 8 h after exposure to the dose of 2 Gy.However,the Foxp3 protein level began to increase 4 h post-irradiation,peaked at 16 h,and then slightly decreased,but still ramained at high levels (t =2.59,3.37,3.70,3.20,P<0.05).Conclusions The changes in expressions of Tregs and Foxp3 after high- and low-dose X-ray irradiation may be us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immune effects induced by ionizing radiation at different dos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90%、D100%、V100%以及膀胱、直肠D2cm3, 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 (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 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