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本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8例,多发性骨髓瘤(MM)17例等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表达,其中初治28例,难治复发6例,完全缓解(CR)11例。发现MDR1基因在ALL、CLL及MM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83.3%及9%。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初治及CR组,三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初治MDR1基因阴性表达组CR率(94.4%)显著低于MDR1基因阳性表达组(30%)(P<0.01)。其结果表明:①淋巴—浆细胞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MDR1发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形式,其中MM发生率较低。②淋巴—浆细胞系统恶性肿瘤患者MDR1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合理制定化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_1)性的方法,提高化疗效果.本文采用多药耐药及义基因(MDR_1-AS PS-ODN)逆转K562/ADM肿瘤细胞的MDR_1,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现MDR_1AS PS-ODN诱导K562/ADM细胞株细胞产生大量DNA断片,FACS检测发现几乎全部MDR~ 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其结果表明MDR_1-AS PS-ODN能有效、特异地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609对LPS引起的小鼠宫内感染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小鼠的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LPS建立宫内感染孕鼠模型,D609腹腔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孕鼠流产、早产、死胎等分娩情况;观察早产小鼠的生存状态,并通过对随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不自主动作、肌张力异常的观察及倾斜板试验、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测试D609对早产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D609对孕鼠有保护作用,显著降低流产率、早产率、死胎率及产后吃仔率,提高仔鼠30天存活率;D609组小鼠在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中表现显著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D609对宫内感染孕鼠及其所产仔鼠在存活及神经行为学方面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为防止或减少此并发症发生,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25年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3882例,试图寻找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对其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5.
双酚A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双酚A,染毒成年小鼠5d,饲养30d。观察小鼠精子畸形率、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BPA染毒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较对照组高,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剂量的BPA对小鼠的精子有致畸作用,并可使血清NO含量、NOS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在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同时,是否会降低其远期疗效。方法:测定28例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TVT-O手术后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以及总体手术疗效及其在2年随访期限内的变化。结果:手术前患者最大尿流率为23+11ml/s,手术后1个月为(20.1+9.6)ml/s,较手术前有所下降(P<0.05),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大尿流率呈线性逐渐恢复到手术前水平。残余尿量手术后先增加然后逐渐稳定。总体手术疗效随手术后随访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保证较低手术并发症的同时,实现了2年随访期限内基本稳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风险小、术后恢复快、效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方法。但介入治疗也会有一些与手术操作或者器械及药品相关的并发症。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近期出现1例PDA介入封堵术即刻成功,术后2天发热、血小板减少,术后5天彩超证实封堵器内出现分流,7天后骨髓穿刺检查发现噬血现象,外科手术将封堵器取出后好转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CD34与MDR1表达的调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血病CD34分子与MDR1分子表达的调控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标记法检测 30例白血病外周血细胞CD34分子和MDR1分子的表达。结果 :白血病外周血细胞CD34分子表达与MDR1分子表达密切相关 (r =0 92 ,P <0 0 1) ;经曲线回归分析表明 ,CD34分子表达调控着MDR1分子的表达 ,且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 (R2 =0 88) ;回归方程式为 :MDR1=1 79 0 94CD34 0 0 1CD342 。结论 :在白血病外周血细胞中 ,CD34分子的表达调控MDR1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冯艳  孙延霞  贺晶  李红霞 《西部医学》2021,32(9):1276-1283
【摘要】 目的 探讨LncRNA UCA1通过miR-206 / PTP1B轴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将细胞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i-NC组(转染si-NC)、si-UCA1组(转染si-UCA1)、si-PTP1B组(转染si-PTP1B)、miR-NC组(转染miR-NC)、miR-206组(转染miR-206)、anti-miR-206组(转染anti-miR-206)、miR-NC+si-NC组(转染miR-NC 和si-NC)、miR-206+si-NC组(转染miR-206和si-NC)、anti-miR-206+si-NC组(转染anti-miR-206和si-NC)、anti-miR-206+si-UCA1组(转染anti-miR-206和si-UCA1)、miR-NC+si-PTP1B组(转染miR-NC和si-PTP1B)、anti-miR-206+si-PTP1B组(转染anti-miR-206和si-PTP1B)。qRT-PCR检测宫颈癌细胞UCA1和miR-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细胞PTP1B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UCA1与miR-206、miR-206与PTP1B的靶向关系;CCK-8检测宫颈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 与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相比,宫颈癌细胞中UCA1表达显著升高(P<0.01),miR-206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UCA1组细胞UCA1表达、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UCA1和miR-206间存在相互调控作用;与miR-NC+si-NC组相比,miR-206+si-NC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anti-miR-206+si-NC组则呈现相反变化;与anti-miR-206+si-NC组相比,anti-miR-206+si-UCA1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miR-206靶向调控PTP1B;与miR-NC+si-NC组相比,anti-miR-206+si-NC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miR-NC+si-PTP1B组则呈现相反变化;与anti-miR-206+si-NC组相比,anti-miR-206+si-PTP1B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LncRNA UCA1通过调节miR-206 / PTP1B轴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例原发骨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例患者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高度怀疑为原发骨髓淋巴瘤(PBML)。经骨髓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DLBCL,并给予化疗。结果:本例患者符合PBML诊断标准,根据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其划分至DLBCL亚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达骨髓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又行该方案化疗5个周期,现停药随访3个月仍为完全缓解。结论: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原发骨髓DLBCL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