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大连市不同型别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行外科手术的226例原发单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三阴型,比较四种分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并比较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观测资料主要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资料建立Kaplan-Meier乘积限模型,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uminal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三阴型分别占28.8%、34.1%、14.6%、22.6%。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术后内分泌治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OS)比较,经Logrank检验,仅Luminal A型的PFS生存率明显高于三阴型(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连市乳腺癌妇女患者以Luminal B型最常见,LuminalA型组织学分级较低,预后较好;HER-2型肿瘤较大,但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三阴型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对Luminal型效果较好,靶向药物化疗适用于HER-2型和三阴型患者,放疗适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三阴型。  相似文献   
2.
2009年康涅狄格州法案,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对致密型乳腺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或指南用来指导选择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检查手段。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作为一种新的摄影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下文就DBT在致密型乳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引导技术在不可触及乳腺癌(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NBC)病变定位切除术(ICG-guided NBC lesion localization,INBCL)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9月大连市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对软骨细胞(PMCs)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利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检测PMCs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Col Ⅱ)、Ⅹ型胶原(Col Ⅹ)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MMP3,MMP13)的表达变化。采用qRT-PCR、ELISA检测TSH刺激PMCs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应用高通量RNA-seq技术筛选TSH调控PMCs分化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在原代PMCs中过表达CTRP3,探索TSH调控PMCs分化的机制。 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SH刺激下PMCs中MMP3(P=0.016,P<0.001)和MMP13(P均<0.001)的表达显著增加。qRT-PCR、ELISA结果显示,IL-1β(P=0.007,P=0.002)、IL-6(P均<0.001)、TNFα(P=0.006,P<0.001)的表达上调。通过RNA-seq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CTRP3。CTRP3过表达后PMCs中Col Ⅱ表达增高(F=76.062,F=77.085,F=190.115)、Col Ⅹ表达降低(F=33.494,F=38.424,F=43.351);同时与单纯TSH刺激相比,MMP3(F=88.607,F=214.145,F=135.60)、MMP13(F=116.561,F=138.674,F=86.865)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01),IL-1β、IL-6、TNFα的表达则均降低(P均<0.001)。 结论 CTRP3对TSH诱导的PMCs分化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关节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孙嘉忆 《当代医学》2022,28(6):140-143
目的 评估使用吲哚菁绿(ICG)荧光联合美蓝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6例,分别单独使用ICG和ICG联合美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被美蓝和/或荧光染色的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SLN),在SLNB后进行一级和二级腋窝解剖,检查SLNB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氟尿嘧啶类药物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自大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对紫杉类及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成替吉奥组(n=47)与卡培他滨组(n=47)。其中替吉奥组根据体表面积设置给药剂量,给予替吉奥40~60 mg治疗,早、晚饭后口服,连用14 d,21 d重复;卡培他滨组给予卡培他滨2 000 mg/(m~2·d)治疗,分2次,连用14 d,21 d重复,两组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同时评价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对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替吉奥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9. 79%、65. 96%,卡培他滨组分别为31. 91%、70. 21%,两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替吉奥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0. 64%、4. 26%,与卡培他滨组的34. 04%、44. 68%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转移灶数目≥4个、术后无病生存期(DFS)≥3. 5年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灶数目≥4个是影响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2. 841,P=0. 006),术后DFS≥3. 5年是独立保护因素(OR=0. 712,P=0. 000)。结论替吉奥与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相当,但替吉奥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转移灶数目、术后DFS均可影响氟尿嘧啶类药物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各指标及其联合常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伴钙化的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我院的70位患者共72个伴钙化的乳腺肿块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及ARFI检查,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记录VTI图像与常规超声图像上病灶的面积比(AR)和VTI图像评分,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记录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i),病灶周边剪切波速度(SWVb),对所有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AR、VTI评分、SWVi和SWVb四种ARFI指标在伴钙化乳腺肿块良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SWVi、AR和VTI评分在对伴钙化的乳腺肿块诊断价值上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但均高于SWVb,诊断价值有显著差异(均P<0.05)。SWVi、AR、VTI评分三种ARFI指标联合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与单独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相比,诊断价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但三种联合诊断之间差异不显著(均P>0.05),对于BI-RADS 4a类肿块,SWVi和AR能够避免94.7%~100%良性病变的活检。结论:ARFI技术及其联合BI-RADS分类对伴钙化的乳腺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使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检测前哨淋巴结(SLN),对照组单独使用美蓝检测SLN。手术切除的SLN进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行SLNB后行腋窝I、II水平淋巴结清扫。结果:观察组SLN检出率为96.77%,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ALN)30例,观察组检测灵敏度为96.67%,假阴性率为3.33%;对照组SLN检测率为93.54%,病理诊断ALN 32例,对照组检测灵敏度为65.63%,假阴性率为34.38%;观察组和对照组灵敏度和假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95.16%,κ值为0.903(P0.05);对照组检测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70.97%,κ值为0.421(P0.05);观察组SLN平均检出数为(3.54±1.22)枚,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美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在乳腺癌SLNB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阴唇肥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外阴畸形,多伴有阴蒂包皮过长,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和炎症反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因外观的畸形和美学缺陷等因素也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自2004年至2010年,我们对12例小阴唇肥大伴有阴蒂包皮过长者,应用小阴唇分层V形切除和阴蒂包皮U形切除联合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