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1例经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胃癌、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其内镜下的特点、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2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12例,胃体4例,胃角4例,胃底1例。早期胃癌镜下分型中,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黏膜内癌13例,黏膜下层癌8例,其中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1例;高、中低分化管状腺癌10例,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及乳头状腺癌1例。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增强对内镜表现及病理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表达,了解三者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和CD44V6、MMP-9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可能上调CD44V6、MMP-9的表达促进胃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直肠应用吲哚美辛栓剂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c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166例临床患者资料,其中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纳肛的病例94例,未使用吲哚美辛72例,比较两组ERCP术前、术后3 h、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78.0±6.9 vs 87.8±7.8,P0.05),但吲哚美辛组术后3 h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5.6±67.7 vs438.6±77.4,P0.01),24 h血淀粉酶也低于对照组(227.8±37.3 vs 239.8±38.1,F=19.93,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vs 5.6%,P0.01),吲哚美辛纳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7.4%vs 12.5%,P0.01)。结论 ERCP术前使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以作为常规预防手段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选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双导丝法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52例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31例的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2例双导丝插管组成功45例,成功率86.5%;31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插管成功28例,成功率90.3%,两者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62,P >0.05)。双导丝组并发术后胰腺炎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8%;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3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9.4%;两组均无穿孔发生。双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3.8% vs 19.4%,χ2=5.363,P <0.05)。结论 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双导丝法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双导丝法并发症发生率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使用潘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6%(χ2=6.309,P=0.043)。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确切,止血迅速,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导丝插管技术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s选择行ERCP治疗的患者,对常规导丝引导切开刀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失败且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保留胰管导丝。再次用第2根导丝引导切开刀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并比较双导丝法与常规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73例治疗性ERCP中,常规插管成功51例,22例为插管困难性ERCP,对导丝3次进入胰管者采用双导丝技术行胆管深插管有16例,成功1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插管方法患者中有2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在双导丝方法中也有2例发生术后胰腺炎,两组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插管是常规胆总管深插管失败后比较可靠的一种补偿方法,可以提高困难性ERCP诊治的成功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是保证双导丝插管法行困难ERCP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对SGC7901胃癌细胞体外生长及CD44V6、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胃癌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GC7901胃癌细胞中COX-2、CD44V6、MMP-9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398对胃癌细胞PGE2分泌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NS398对SGC7901胃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半定量RT-PCR检测NS398作用后胃癌细胞株中CD44V6、MMP-9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GC7901胃癌细胞中COX-2、CD44V6、MMP-9呈阳性表达,NS398可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PGE2的分泌,200μmol/L NS398抑制率达64.3%,NS398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NS398作用24 h后胃癌细胞中CD44V6、MMP-9基因表达水平下降,200μmol/L NS398对CD44V6、MMP-9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5.7%、43.6%。结论 SGC7901胃癌细胞中COX-2、CD44V6、MMP-9呈阳性表达,NS398可有效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PGE2的分泌和胃癌细胞生长,并可抑制与胃癌转移相关的CD44V6、MMP-9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胡志海  双金权 《安徽医药》2016,37(9):1145-1146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取石的15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性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使用碎石网篮碎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出血1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志海  双金权 《安徽医学》2016,37(9):1145-1146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取石的15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性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使用碎石网篮碎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出血1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反义RNA与胃癌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RNA (antisenseRNA )是指能够通过碱基互补与靶RNA (主要是mRNA )特异结合 ,抑制靶RNA功能 ,从而达到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一类小分子转录物。反义RNA的发现始于原核生物 ,1981年Tomizawa等[1] 首先报道以来 ,反义RNA技术不断完善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 ,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