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在探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其中食管癌4例,胃癌7例,结肠癌6例,直肠癌7例,运用SIEMENS ECAM^deut SPECT仪进行^18F—FDG显像。结果^18F—FDG显像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80.0%,准确性91.7%。在^18F—FDG显像真阳性18例中,2例为局部复发,5例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1例为远处转移。在有复发的7例患者中,5例^18F—FDG显像结果与CT检查结果一致,2例CT检查局部未见异常,在有转移的16例患者中,共检出转移灶55处。结论符合线路SPECT仪^18F—FDG显像是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CO)中毒可引起多种脑部病变,全面了解这些病变对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已常规用于脑血管病、痴呆、癫痫、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并被证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应用于CO中毒诊断的报道尚少。我们对45例CO中毒患者不同时期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了解CO中毒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的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治疗后疗效监测可用B超、CT、MRI等来进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各种治疗后的疗效评判、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本院于2002年11月~2004年6月共有18例恶性肿瘤患者在HIFU治疗后行18F-FDG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现就其表现及应用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 (3D)融合软件进行非同机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 3D容积融合的可行性及其在病变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16例行全身1 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时发现有阳性病变的患者 ,将其CT检查的数据用光盘存贮 ,然后输入SPECT仪中 ,用SPECT仪自带的 3D融合软件对CT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 3D重建。以最明显的解剖结构或病灶作为定位标志 ,重复比较1 8F FDG显像图与CT图的形态和位置 ,选择最适合的图像进行融合 ,并在融合图像上观察1 8F FDG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结果  3D融合软件能对CT数据和1 8F FDG显像数据自动归一化处理 ,并可进行任意厚度和角度的 3D重建。 16例患者1 8F FDG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 4 5处 ,包括1 8F FDG显像图上定位不明确的 14处病灶均在CT图上明确定位。结论 运用 3D融合软件可方便地进行非同机1 8F 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融合 ,并可对1 8F FDG显像定位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153Sm-EDTMP致血液学毒性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治疗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地整理206例^153Sm-EDTMP治疗后患者的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53Sm-EDTMP治疗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骨转移灶数目、治疗前化疗史、同时进行外放疗、治疗次数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化疗史、同时进行外放疗、治疗次数等因素与血液学毒性产生与否有关;治疗前靠药物维持正常血象者也易出现血液学毒性。结论 ^153Sm-EDTMP治疗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与几个因素有关,对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治疗后血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3D)融合软件进行非同机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3D容积融合的可行性及其在病变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6例行全身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时发现有阳性病变的患者,将其CT检查的数据用光盘存贮,然后输入SPECT仪中,用SPECT仪自带的3D融合软件对CT采集的容积数据进行3D重建.以最明显的解剖结构或病灶作为定位标志,重复比较18F-FDG显像图与CT图的形态和位置,选择最适合的图像进行融合,并在融合图像上观察18F-FDG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结果 3D融合软件能对CT数据和18F-FDG显像数据自动归一化处理,并可进行任意厚度和角度的3D重建.16例患者18F-FDG显像共发现阳性病灶45处,包括18F-FDG显像图上定位不明确的14处病灶均在CT图上明确定位.结论运用3D融合软件可方便地进行非同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图与CT图的融合,并可对18F-FDG显像定位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59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的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原发性骨肿瘤9例,骨内转移2例,骨外恶性肿瘤150例,骨转移77例.总的骨转移率为49.7%.其中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大肠癌骨转移分别为42.7%,78.9%,85.7%和23.1%.骨转移灶的分布主要在脊拄、肋骨和骨盆.与X线相比,全身骨显像的特异性差,但灵敏度很高,能较早地提示或发现骨转移,且可一次成像显示全身骨的状况,便于探查全身骨骼各个部位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SPECT显像在脑损伤后症候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查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CT、MRI脑显像在脑损伤后症候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有脑损伤后症候群的患者均用99mTc-ECD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同时,其中80例行CT显像,其余46例行MRI显像.结果 126例患者中,SPECT检查阳性113例,阳性率为89.7%;CT和MRI检查阳性52例,阳性率为41.3%,二者差异明显P<0.01.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脑损伤后症候群的灵敏度高于CT或MRI,而CT或MRI 在定位和微小病灶探查上优于SPECT,临床运用中应进行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arbogen长时间吸入的安全性,对肿瘤乏氧的改善以及对32P肿瘤间质内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①荷S180肿瘤小鼠10只,行吸入Carbogen前、后的99mTc-HL91 SPECT乏氧显像,比较两者T/NT的变化.②正常小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Carbogen吸入组,后者每日吸Carbogen 2 h,共24 d.观察小鼠的日常活动、体重变化,及重要脏器病理学变化.③荷S180肿瘤小鼠40只,分为未治疗空气组、未治疗Carbogen组、32P治疗空气组、32P治疗Carbogen组,观察、对比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检测抑瘤率和抑瘤曲线.结果①Carbogen吸入前后肿瘤99mTc-HL91的T/NT分别为1.872±0.391和1.354±0.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6,P<0.01);②未治疗空气组、未治疗Carbogen组小鼠间肿瘤生长速率无明显区别;32P治疗空气组、32P治疗Carbogen组小鼠在治疗后第12天抑瘤率分别为66.01%和69.43%,两者间无明显区别,在治疗后第24天,肿瘤体积分别为(2.728±0.469)和(2.237±0.603)cm3(t=2.128,P<0.05),肿瘤质量分别为(2.437±0.447)和(1.965±0.538)g(t=2.134,P<0.05).③正常小鼠Carbogen长期吸入后日常活动、体重变化等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区别,心、脑、肺、肝、脾、肾、小肠等脏器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学改变.结论Carbogen可以明显改善肿瘤乏氧状况,中长期吸入对小鼠毒副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32P肿瘤间质内放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探头带符合线路SPECT仪^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和^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的探测效果。方法各种恶性肿瘤患者37例,分别行^18F—FDG胸腹部显像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比较脊柱、肋骨和骨盆等部位骨骼的病变情况。结果^18F-FDG显像和^99mTc—MDP显像共发现骨骼病灶130处,其中^18F—FDG显像共发现121处(93.1%),^99mTc—MDP显像共发现120处(92.3%),两者共同发现114处(87.7%);仅^18F—FDG显像发现而^99mTc—MDP显像未发现有11处,仅^99mTc—MDP显像发现而^18F—FDG显像未发现有10处。37例患者中,两种方法共检出有骨转移者24例,其中^18F—FDG显像发现23例,^99mTc—MDP显像发现2z例,^18F-FDG显像和^99mTc—MDP显像完全相符有15例,不符有9例。^18F—FDG显像发现有远处转移者32例。结论^18F—FDG双探头符合显像与^99mTc-MDP显像在探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但两者在某些病灶的探查上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