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单侧乳腺单发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比传统手术在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疼痛感轻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4例外科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最佳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一期肿瘤切除后吻合,单纯造瘘7例,Hartmann手术3例,32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经积极准备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13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侧乳腺切除术,8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结果 13例均为女性,6例发生于右乳,6例发生于左乳,1例发生于双乳。肿块大小1.5 cm~8.0 cm。术前2例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1例诊断为巨纤维瘤,10例诊断为乳腺癌。13例患者均经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PB-DLBCL。Ann Arbor分期:Ⅰ期10例,Ⅱ期3例。12例术后给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1例放弃治疗。随访1个月~5年,2例复发,2例死亡,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生存。结论 PB-DLBCL临床少见,多见于女性。术前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易误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比值(ALC/AMC)在预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72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五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及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ALC/AMC的阈值为3.6,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的年龄、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髓外疾病、ISS分期、del(17p),t(4; 14)和二倍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7,6.097,8.236,χ2=9.147,10.618,5.913,5.239,6.190,均P<0.05)。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五年OS和PFS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LC/AMC≥3.6的患者高于ALC/AMC<3.6患者(P<0.001)。ALC/AMC<3.6是预测MM患者五年OS和PFS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外周血ALC/AMC的降低能有效预测初发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DAR1 shRNA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ADAR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和正常成人中的表达。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用慢病毒介导的siRNA转染K562细胞,建立稳定的敲减ADAR1的K562细胞株(shADAR1),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和shADAR1细胞中ADAR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DAR1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成人(P<0.05)。shADAR1细胞中AD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K562细胞(P<0.05)。shADAR1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K562细胞(P<0.05)。 结论:ADAR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中表达增加,通过siRNA抑制ADAR1的表达能明显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ADAR1基因可能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在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术后乳糜胸的作用.方法:将458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病例分为3组.A组153例,术中均不结扎胸导管;B组147例,术中常规预防性结扎胸导管;C组为选择性结扎胸导管组共158例,术中结扎胸导管98例、未结扎60例.结果:术后发生乳糜胸A组8例(5.2%),B组和C组均为0例(0%);B组和C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预防性和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均可显著地降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可预防术后乳糜胸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乳腺导管扩张症59例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炎性肿物46例,乳头溢液21例,乳头凹陷18例,乳房脓肿伴瘘管8例,均行手术治疗,依靠病理确诊.随访3个月至6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手术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必须根据疾病的类型、部位及范围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术式.彻底切除病变,反复冲洗、清洁创面后立即做乳房矫形既能根治疾病,又尽可能地保留了乳房的外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6岁,2010年11月进食时感口腔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口腔溃疡",给予抗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12月小便后发现便池中有类似脓性黏稠分泌物,偶见淡血丝,未就诊.2011年1月18日于左侧乳房扪及核桃大小的包块,无疼痛.1月25日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妇检:见宫颈呈菜花状增生,直径为7 cm,行宫颈活检示:考虑宫颈淋巴瘤,建议进一步检查.行乳腺X线检查示左乳包块考虑肿瘤性病变,不排除恶性可能.2011年1月31日患者于我院妇产科就诊,查血常规提示:RBC 3.28×1012/L、WBC 5.22×109/L、N 67.9%、L 24.5%、Hb 111 g/L、PLT 217×109/L.查体:右侧上颚可见一4 cm×3 cm大小的溃疡,边缘肿胀隆起,中心凹陷,左乳可触及多个包块,较大的直径约4 cm×5 cm,质略硬,活动差,右乳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氏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 6 7例贝尔氏麻痹的患者采取中、西药内服、针刺疗法以及理疗、按摩等辅助疗法综合治疗。结果 :经 2~ 3个疗程的治疗 ,治愈率 80 .6 5 % ,总有效率10 0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确实、可靠 ,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GRP1在62例肺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0例新鲜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UGRP1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GRP1在正常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UGRP1在肺癌组织细胞核、胞浆中均有阳性表达,且以胞核阳性为主,UGRP1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UGRP1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UGRP1在肺癌中表达的下调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UGRP1可能是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