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3P)和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法检测 5 6例肺癌和 2 3例良性肺部病变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有微卫星改变 2 6例 ,检出率 46%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2 3例 ,检出率为 41% ,5 6例肺癌组织中 ,3P和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3 9例 ,检出率 69 6%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均未出现微卫星标志物改变。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较高、中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明显增多 (P <0 .0 1)。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标本上微卫星改变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微卫星改变检出率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肺癌组织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河南省临床诊断的 1 5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的系列胸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胸部X线病灶初始形态为斑片状 1 1例 (73.3% ) ,大片状 4例 (2 6 .7% ) ;双侧 9例 (6 0 .0 % ) ,单侧 6例 (4 0 .0 % ) ,均为中、下肺野 (1 0 0 % )。动态观察发现病变进展快 ,病变发展到高峰期时间为 4~ 1 4d , x±s(7.7± 3.2 )d ,双侧 1 3例 (86 .7% ) ,单侧 2例 (1 3.3% ) ,两肺叶及两肺叶以上病变者 1 4例 (93.3% )。病变开始吸收时间为 6~ 2 1d , x±s(1 1 .3± 4 .1 )d ;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d。1 5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 1 8~ 4 2d , x±s(31 .9± 7.9)d。 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特点为急性双侧或单侧多叶炎性浸润阴影 ,以中、下野常见 ,进展迅速 ,及时复查胸部X线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消毒隔离与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对预防和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针对我省医疗机构在SARS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知识培训,提高全省医务人员认知水平,规范消毒隔离程序,实施科学防范措施,强化管理、层层把关以确保措施落到实处.结果实现了全省医务人员无感染、SARS疫情无扩散、无输出病例、患者无死亡"4个零"的突破,取得了SARS防治的阶段性胜利.结论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遏制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节段性大网膜梗死的MS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腹部疼痛就诊并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节段性大网膜梗死的10例患儿的CT资料。结果:10例患儿均表现为右中下腹前腹壁下方脂肪性包块,其内见稍高密度条索影及点片影,呈特征性“星云征”表现;7例患儿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大网膜梗死;3例在CT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大网膜梗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节段性大网膜梗死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MSCT可明确诊断并与其它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鉴别,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基因重组白介素2(r I L2) 治疗肺癌临床应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观察和体外实验( M T T) 两个途径观察r I L2 不同剂量的效应变化。结果:显示r I L2 的剂量与诱导活性呈非线性关系,临床观察与体外 M T T实验结果相符。结论:提示临床应用r I L2 时应注意,不是r I L2 剂量越大效果就一定越好,而应根据用药部位和用药途径,来选择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肺部厌氧菌感染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 对象 我院1999—01~2004—03住院患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克林霉索磷酸酯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8~78岁,平均62.2岁,甲硝唑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43-72岁,平均59.9岁,其中肺脓肿1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12例,吸人性肺炎6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肺癌并感染8例,支气管胸膜瘘6例,食管支气管瘘6例,支气管纵隔瘘4例,艾滋病并肺部感染8例,肺囊肿并感染12例,脓胸及脓气胸18例。两组采用新鲜70份痰液、胸液14份、  相似文献   
7.
PPD试验在30例老年肺结核中反应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核菌素试验是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之一 ,也是结核病诊断方法之一 ,它包括旧结核菌素 (OldTuberculin ,OT)和纯蛋白衍生物 (PurifiedProteinDerivation ,PPD) ,但以PPD较为精确和常用。本文对 3 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PPD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旨在探讨PPD试验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反应情况。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河南省胸科医院老年肺结核住院患者 3 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60~ 80岁 ,痰结核菌涂片阳性 11例 ,阴性 19例。对照组为同期成年肺结核住院患者 2 6例 ,男 19例 ,女 7…  相似文献   
8.
对30例老年肺心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与28例对照组老年肺心病无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老年肺心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敏感性明显高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P<0.01),提示血清CRP可以作为老年肺心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的一个较为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雾化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引痰,并同时检测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67.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13%(P<0.01);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11.3%,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07%(P<0.01)。结论诱导引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并且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为敏感,且易于检测,有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2 0 0 3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河南省收治的 1 5例SARS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男 :女为 1 :1 .5 ,年龄 2 0~ 5 3岁 , x±s(34.4± 9.9)岁。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 1 1例 (73.3% )。潜伏期 4~ 1 0d , x±s(6 .6± 1 .7)d。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 1 5例 (1 0 0 % ) ,乏力 1 3例 (87.6 % ) ,咳嗽 1 2例 (80 % ) ,呼吸困难 1 0例 (6 6 .7% ) ,畏寒或寒颤 5例 (33.3% ) ,咳痰 3例 (2 0 % )。体征包括 :呼吸增快 7例 (4 6 .7% ) ,紫绀 4例 (2 6 .7% )。WBC >1 0 .0× 1 0 9L-1 2例 (1 3.3% ) ,(4 .0~ 1 0 .0 )× 1 0 9L-1 1 1例 (73.4 % ) ,<4 .0× 1 0 9L-12例 (1 3.3% ) ,淋巴细胞计数≤ 1 .0× 1 0 9L-1 9例 (6 0 % ) ,(1 .0~ 2 .0 )× 1 0 9L-1 3例 (2 0 % ) ,>2 .0× 1 0 9L-1 3例(2 0 % )。首次胸部X线片示病变累及双侧肺叶 9例 (6 0 % )、单侧多叶 6例 (4 0 % ) ,病变发展到高峰时间 4~ 1 4d , x±s(7.7± 3.2 )d、病变开始吸收时间 6~ 2 1d , x±s(1 1 .3± 4 .1 )d、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