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多糖,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制作敷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涂层、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膜材料等。目的:了解壳聚糖作为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与Nafion膜进行对比。方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比较壳聚糖膜皮下植入与肌肉植入、Nafion膜肌肉植入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理化参数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63d皮下植入的降解率为(17.0±9.9)%,说明壳聚糖的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壳聚糖膜皮下植入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63d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比肌肉植入要厚(P〈0.05);肌肉植入Nafion与壳聚糖膜引起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均在15d以后趋于稳定。证明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与Nafion膜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医学数据分析方法,建立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 从鼻咽癌治疗数据库中选取50例相同射野角度的IMRT计划,获取腮腺DVH。自编软件计算腮腺中每个体素点到靶区边缘距离,统计并生成DTH。对DVH和DTH 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DVH主成分为因变量,以DTH主成分、腮腺体积和靶区体积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DVH预测模型。选取另外10例鼻咽癌IMRT患者,利用模型对腮腺剂量进行预测,并与原有IMRT计划设计的DVH进行比较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 DTH和DVH数据97%以上信息可以通过2、3个主成分进行表示。构建的腮腺DVH模型平均拟合误差为(0±3.5)%。10例验证病例显示腮腺预测DVH曲线形状与原TPS计划结果高度一致,平均偏差(-0.7±4.4)%,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高达95%。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预测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分布,可作为评估和验证治疗计划腮腺受量的质量保证工具。  相似文献   
3.
背景: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多糖,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制作敷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涂层、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膜材料等。目的:了解壳聚糖作为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与Nafion膜进行对比。方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比较壳聚糖膜皮下植入与肌肉植入、Nafion膜肌肉植入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理化参数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63d皮下植入的降解率为(17.0±9.9)%,说明壳聚糖的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壳聚糖膜皮下植入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63d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比肌肉植入要厚(P<0.05);肌肉植入Nafion与壳聚糖膜引起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均在15d以后趋于稳定。证明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与Nafion膜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交联剂戊二醛对多孔壳聚糖膜孔隙率与孔径的影响,并探讨该多孔膜作为皮下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保护膜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致孔剂法利用硅胶和不同量的戊二醛制成多孔壳聚糖膜,并采用密度法和切片法分析其孔隙率与孔径等结构参数,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将无交联的多孔膜植入到9只SD大鼠皮下,第7、17、45天取材切片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定量分析多孔膜内外胶原沉积与血管增生密度.结果 戊二醛能提高多孔壳聚糖膜的孔隙率,5%交联度时孔隙率最大达76.2%/73.0%(密度法/切片法),但同时降低了多孔膜孔径.使用孔径最大的不交联多孔膜(38.5 μm)皮下植入,膜内胶原沉积含量由第7天的6.74%增加到第45天的22.5%,而Masson染色测量的膜内增生血管密度由0.37%增加到2.56%,与HE染色测量结果一致(由0.11%增加到1.65%).第45天时膜外胶原沉积含量38.3%,是膜内的1.7倍.结论 多孔壳聚糖膜能降低材料-组织界面纤维成分的致密性,增加血管增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望应用于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QC图像定量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实现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QC图像质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使用医科达iViewGT和XVI影像系统以及瓦里安aS1000和OBI影像系统,分别进行EPID的MV平片和CBCT的KV平片及三维影像质量检测。所用体模为Las Vegas、TOR18FG、Catphan504。通过对采集图像分析得到MV平片、KV平片及三维影像各个图像指标的定量结果。结果 给出了iViewGT和aS1000两种EPID对比度分辨率,并用定量值表示;给出了XVI、OBI系统KV影像验证片对比度分辨率定量结果,以及用以表征空间分辨率的MTF曲线。对XVI、OBI系统三维影像下噪声、均匀性、CT值一致性、对比度分辨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用以表征空间分辨率的MTF曲线。结论 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常用模体定量检测EPID和CBCT图像质量方法,为建立IGRT下规范图像质量QC制度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多糖,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材料复合制作敷料、药物、基因载体、生物涂层、组织工程支架、传感器膜材料等。 目的:了解壳聚糖作为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并与Nafion膜进行对比。 方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比较壳聚糖膜皮下植入与肌肉植入、Nafion膜肌肉植入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膜的厚度、溶胀率、表观密度等理化参数可以通过浓度、铸膜液体积来控制;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63 d皮下植入的降解率为(17.0±9.9)%,说明壳聚糖的体内降解速度较慢。壳聚糖膜皮下植入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肌肉植入重,63 d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比肌肉植入要厚(P < 0.05);肌肉植入Nafion与壳聚糖膜引起材料周围纤维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者均在15 d以后趋于稳定。证明壳聚糖膜能生物降解,与Nafion膜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 260例肿瘤患者VMAT计划剂量验证结果,分析VMAT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10—2012年期间 260例肿瘤患者采用2种探测器矩阵(美国MapCheck2和瑞典Delta4)对2台直线加速器进行VMAT前的剂量验证结果。采用γ通过率(2%/2 mm、3%/3 mm、5%/3 mm标准,阈值10%)比较验证结果与TPS计算结果之间差异,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3%/3 mm标准下MLC走位精度对γ通过率的影响。结果 2%/2 mm、3%/3 mm和5%/3 mm标准下总验证结果的γ通过率平均值分别为91.7%、98.5%和99.7%,其中 3例重新进行了计划设计和优化以达到临床治疗的通过率标准。2%/2 mm标准下2种测量工具测量结果的γ通过率平均值稍有不同(90.0%∶93.5%,P=0.000),而3%/3 mm标准下2种测量工具和2台加速器之间的γ通过率均相近(98.5%∶98.5%,P=0.926和98.5%∶98.6%,P=0.670)。3%/3 mm标准下MLC校准前计划的γ通过率为61.1%,校准后的为94.9%。结论 除少数治疗计划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优化,绝大多数治疗计划的测量结果均能达到临床治疗的验证标准。在较严格的通过率标准(2%/2 mm)下臂架旋转对VMAT计划的γ通过率有一定影响。MLC校准对VMAT计划的实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瓦里安扩充型动态楔形板楔形因子计算修正方法,比较楔形野中心点处手工和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相对测
量结果的剂量/跳数差异。方法对于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6 MV、10 MV 光子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水下10 cm处不同动态楔
形野的楔形因子及射野中心点的剂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射野的剂量/跳数。使用加速器输出分割模型手工计算射野
的楔形因子,并采用常数因子修正手工计算结果。对手工计算、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下常规
二维治疗计划下动态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和射野中心点跳数的误差。结果以测量结果为标准,校正后,手工计算的楔形因子误
差明显减小。其中,6 MV光子线下,60°楔形角下对称野最大相对误差由4.2%减小到1.3%,非对称野最大相对误差由-4.7%减
小到-1.8%。10 MV所有楔形野相对误差由最大-3.0%降低到1.1%。手工计算跳数与测量结果对比,对称野相应射野跳数计算
相对误差在2%以内,但部分非对称野最大相对误差超过5%。比较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1.5%。结论使用常数因子可以有效减小输出分割模型计算楔形因子的误差。对于常规二维治疗计划楔形野的跳数计算来说,
校正后对称野射野中心点的计算结果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但对于射野边缘与等中心最短距离小于4 cm的非对称野来说,需要
使用相应的非对称射野处方剂量计算方法,或者采用测量方法或利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相应的射野跳数。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传感器膜材料组织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膜材料对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组织相容性的影响因素,比较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SD大白鼠21只,随机分成3个相互对照组.分别将PTFE、PU、PVC按不同方法 植入到大鼠背部两侧肌肉和皮下.分别于术后8,15,31 d处死大鼠,进行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并对形成纤维囊厚度、血管增生程度作统计分析.结果 锐性植入比钝陛植入形成的纤维囊厚度小(P<0.05),第2周纤维囊厚度增加较缓慢,而第3、4周增加显著,肌肉植入比皮下植入效果好(P<0.01).PU、PVC对血管增生较好,但后者炎性反应最严重,纤维囊厚度最大.结论 锐性植入PU的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 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 (67~238 Gy)。结果 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 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P=0.021)。全组患者共 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 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