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深入了解中国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的个人深入访谈法,对14名50岁以上HIV感染者进行质性访谈,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名访谈对象中男性10人,女性4人;年龄51~68岁之间;职业涉及工人、农民、商人、教师等。经过分析提炼出4个老年HIV感染者心理体验主题:与子女的分离焦虑;担心对后代的继发性歧视;照护缺乏感;消极厌世。结论老年HIV感染者男性偏多,从事职业多样,普遍存在较重的负性体验,甚至出现自杀现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等应分析患者负性体验的原因,共同提高老年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又称5-aza-CdR)对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增殖凋亡及DNA错配基因hMLH1和hMLH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特异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0.5、5、50μmol/L处理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3d,继续常规培养7d后,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经药物处理前后的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aza-CdR对细胞凋亡影响,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经5-aza-CdR处理前后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经5-aza-CdR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0.5、5、5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随着5-aza-CdR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速度下降。SKOV3经5-aza-CdR0.5、5、50μmol/L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59±1.57)%、(17.52±1.72)%、(34.10±1.45)%,3A0经0.5、5、50μmol/L5-aza-CdR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1.11±2.21)%、(17.24±1.11)%、(26.53±2.0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凋亡率与剂量成正相关(FSKOV3=227.6,PSKOV3<0.01;F3AO=108.4,P3AO<0.01)。经5-aza-CdR处理后的两株卵巢癌细胞中hMLH1和hMLH2的mRNA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且与药物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3AO中,5-aza-CdR可部分逆转hMLH1和hMLH2的失活,恢复其生长调控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20份正常卵巢组织,25份良性卵巢肿瘤,56份卵巢上皮癌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同时检测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前后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3AO中hMLH1、hMSH2甲基化改变;逆转录(RT)-PCR法检测5-Aza—CdR(1μm/L)处理前后卵巢癌细胞株中hMLH1和hMSH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卵巢癌组织中均未见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良性卵巢肿瘤中hMLH1和hMSH2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1/25)、8%(2/25);卵巢上皮癌中hMLH1和hMSH2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0.4%(17/56)、51.8%(29/56);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5-Aza—CdR处理卵巢癌细胞株后,可逆转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细胞株的hMLH1和hMSH2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甲基化为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基因改变,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评价疗效和判定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hMLH1和hMSH2甲基化与mRNA表达密切相关,是表达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改变可被甲基化酶抑制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 ,又称5-aza-CdR)对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增殖凋亡及DNA错配基因hMLH1 和hMLH2 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特异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 0.5、5、50μmol/L处理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 3d,继续常规培养7 d后,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经药物处理前后的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5-aza-CdR对细胞凋亡影响,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经5-aza-CdR处理前后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3AO经5-aza-CdR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0.5、5、50 μmol/L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随着5-aza-CdR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速度下降.SKOV3经5-aza-CdR 0.5、5、50μmol/L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59±1.57)%、(17.52±1.72)%、(34.10±1.45)%,3A0经0.5、5、50μmol/L 5-aza-CdR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1.11±2.21)%、(17.24±1.11)%、(26.53±2.0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凋亡率与剂量成正相关(FSKOV3=227.6,P SKOV3<0.01;F3AO=108.4,P 3AO<0.01).经5-aza-CdR处理后的两株卵巢癌细胞中hMLH1 和hMLH2 的mRNA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且与药物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3AO中,5-aza-CdR可部分逆转hMLH1 和hMLH2 的失活,恢复其生长调控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开胃健脾贴联合穴位按摩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生长及血清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236例IS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指导、运动体操、睡眠管理等常规治疗方法病进行穴位按摩,观察组另行开胃健脾贴于神阙穴外敷,2组患儿均连续接受治疗6个月,并于12个月后随访;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变化,计算年生长速率(GV),评估骨龄(BA),ELISA法检测血清IGFBP-3、IGF-1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GV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GV增加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BA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BA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5),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GFBP-3、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血清IGFBP-3、IGF-1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开胃健脾贴联合穴位按摩具有促进ISS患儿生长作用,提高血清IGFBP-3、IGF-1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旨在改善晚期卵巢癌一线化疗药物的疗效,德国AGO-OVAR设计了联合卡铂、紫杉醇和表柔比星的三联疗法(TEC),联合法国GINECO开展Ⅲ期随机试验,比较TEC化疗方案和卡铂、紫杉醇(TC)方案对晚期卵巢上皮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肝AFT024细胞对人类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AFT024细胞支持下体外长期培养的方法将人类MDR1基因转入脐血CD34 细胞,观察细胞扩增倍数来检测AFT024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能力,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及耐药集落检测的方法测定基因转染效率、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功能活性。结果:(1)培养21d后AFT024细胞对有核细胞总数(TNC)的扩增没有明显作用,但CD34 细胞和集落形成细胞(CFC)的扩增倍数[(37.9±13.9)倍和(27.1±13.3)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2.3)倍和(7.7±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RT-PCR法可在AFT024组的转染细胞中检测到较高的MDR1mRNA水平,AFT024组基因转染效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15.2%);两组P-gp的表达分别为(31.7±10.2)%和(12.6±3.9)%;Rhodamine-123排出试验显示,具有P-gp功能活性的细胞分别为(35.5±11.4)%和(16.6±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T02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并能明显提高MDR1基因在脐血CD34 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CPP)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也是儿科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好发于5~8岁女童,若不及时干预和有效管理,可造成患儿骨龄提前,导致成年终身高受损,以及患儿自制力下降,影响正常学习与生活,甚至引发自卑羞怯、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负性情绪,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因此,针对ICPP患儿,如何抑制性腺发育,延缓骨骺线闭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