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
目的:利用IGRT技术,对ORFIT架固定,俯卧体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研究,确定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大小,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IGRT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均采用俯卧位,热塑定位膜联合ORFIT架固定。每位患者从放疗开始,连续3次行治疗前锥形束CT扫描,后续治疗期间不定期行CBCT扫描7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校正前的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9例患者共扫描290次图像,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分别为(0.20±0.06)cm、(0.27±0.10)cm、(0.19±0.07)cm。根据Van Herk等推导的摆位扩边公式外放边界=2.5Σ+0.7σ,推算出CTV至PTV的x、y、z轴方向上外扩边界为0.56cm、0.75cm、0.53c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应用调强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应用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放射疗法计划靶区与重要器官保护效果,计划执行效率。结果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更小,相比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逆向调强技术对于靶区剂量分布与重要器官保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射野图像分析,了解摆位误差分布情况,为治疗计划设计设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数字重建图像和模拟定位机拍摄的正、侧位验证图像的骨性解剖结构配准,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平移误差分别为1.33±1.22mm、1.28±1.25mm和1.22±1.29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52°±1.01°,矢状面0.82°±0.91°。[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在左右3.5mm、头脚3.4mm和腹背3.3mm。考虑到旋转误差靶区两端外放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鼻咽癌放疗中,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得出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鼻咽癌调强计划剂量分布以及验证计划r通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10次CBCT扫描,共扫描250次.把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融合配准得出X、Y、Z等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然后把摆位误差数据分别模拟回计划系统中的调强计划和验证计划中.重新计算调强计划分析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变化、重新计算验证计划并传回Delta4三维剂量验证软件中,分析验证计划r通过率的变化.结果 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为(-0.05±1.23)mm、(-0.48±1.66)mm、(0.59±1.23)mm.计划靶区的最大剂量(Dmax)比原计划高(P<0.05)、靶区98%的体积剂量和平均剂量比原计划低(P<0.05).脊髓、脑干、视神经、视交叉、晶体再计划的最大剂量和腮腺50%的体积剂量都比原计划高(P<0.05).验证计划各射野和总剂量的再r通过率比原r通过率低(P<0.05).结论 摆位误差使鼻咽癌在放疗中靶区剂量的减少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增加,造成治疗增益比的下降.而使验证计划r通过率的降低也反映出其对实际治疗的影响.因此放疗前的摆位误差校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2016年度福建省放射治疗应用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普查的方法搜集全省放射治疗单位的放射治疗及其配套设备的种类与数量、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数以及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统计26家医院的放射治疗患者和门诊量等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来估算全省的放射治疗患者总数。结果 2016年福建省有32家放射治疗单位,放射治疗设备62台套,模拟定位机33台,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57套,放射治疗工作人员762名,可搜集到的26家医院的放射治疗患者共计15156人。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应用频度与门急诊和住院量,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数,加速器设备数呈正相关(r=0.311、0.893、0.956,P<0.05);后装治疗的应用频度与门急诊和住院量、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数、后装设备数呈正相关(r=0.307、0.966、0.988,P<0.05)。通过估算得到福建省2016年度放射治疗应用频度为0.54例/千人口。经调查各单位基本都能按照规定开展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但晨检仪、井型电离室等放射治疗质控设备的配置明显不足。结论 近几年我省的放射治疗发展较快,规范、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应当作为将来我省放射治疗管理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两种规格(等中心处投影0.5和1.0 cm)多叶准直器(MLC)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的区别,从剂量学方面探究MLC的宽度对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已完成治疗的31例鼻咽癌患者计划,在放疗处方和物理优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两种规格MLC的加速器射野模型进行重新优化计算,统计靶区及主要危及器官的体积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等参数,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全样本分析显示,所有靶区HI和部分靶区(PGTVnx、PCTV2)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cm MLC优于1.0 cm MLC;危及器官中,右侧视神经和视交叉最大剂量(Dmax)、左侧颞叶和右侧颞颌关节Dmean、左右腮腺V30、气管和脊髓D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cm MLC优于1.0 cm MLC,其他危及器官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Pinnacle3和Monaco计划系统中得到了相似结果,两种MLC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及部分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 cm MLC在鼻咽癌调强计划中能有效提高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也能有效降低部分危及器官受量,可以更好地保护与靶区邻近或有重叠的一些危及器官,推荐有条件的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种配准方式分析直肠癌术后放疗在图像引导下的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5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俯卧位固定,治疗期间每例患者先连续采集6次锥形束CT图像,然后每周采集1次(共4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在采集图像的方法、条件、配准区域、重建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灰度配准和骨配准分析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灰度配准的摆位误差结果X轴(-0.13±0.15)cm、Y轴(-0.03±0.31)cm、Z轴(-0.13±0.20)cm.骨配准的摆位误差影响X轴(-0.13±0.18)cm、Y轴(0.18±0.32)cm、Z轴(-0.15±0.23)cm.对2种匹配方法分别在X、Y、Z等3个方向上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X、Z方向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Y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行图形引导放疗时,2种配准方式摆位误差都符合临床要求,均可选择,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骨性配准辅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应用调强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应用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放射疗法计划靶区与重要器官保护效果,计划执行效率。结果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更小,相比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逆向调强技术对于靶区剂量分布与重要器官保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