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为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晚期侵及胸膜导致[1].由于其生成量较大,生成较快,因而一旦出现,呈进行性状态,不断压迫肺脏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导管(CVC)2种置管导管末端异位情况。方法选择1656名共1799例次PICC/CVC置管后的肿瘤患者,常规胸部正位X线检查确认置管走向及导管末端位置,计算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对导管末端异位者进行调整并观察转归。结果 PICC置管失败率2.68%,CVC置管失败率0.3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胸部X线检查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4.84%,其中PICC末端异位发生率6.42%,显著高于CVC末端异位发生率4.01%(P0.01)。PICC末端异位调整成功率为71.1%,CVC末端异位调整成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与CVC置管相比,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末端异位发生率较高,但较容易调整。PICC/CVC置管后应常规胸部正位X线片确认导管走向和导管末端位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小组(NST)的参与是否对接受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有益。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食管癌拟行放化疗患者40例入组, 随机分为NST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营养干预, 观察放疗结束时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完成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结果  NST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NST组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 常规治疗组5例出现中断或延迟(P < 0.05), NST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8d(P < 0.05), 住院费用减少了6 300元/人次(P>0.05)。   结论  对于食管肿瘤放化疗患者, 营养支持小组的参与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的治疗顺应性,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对肺癌近期疗效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该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并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对照组使用单纯化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对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CR9例(20.00%)、PR33例(73.33%),这3项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77.78%、15.56%和62.22%,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9%、37.78%和1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24.44%、11.11%,P0.05;观察组的平均中位生存期为(18.2±5.1)个月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3.0±3.7)个月,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更小;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情况、社会家庭情况、情感、功能和肺癌症状评分分别为(19.3±3.5)、(20.5±3.1)、(17.6±2.8)、(19.0±3.7)和(25.0±4.7)远远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案,较单一化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针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探索化疗后骨骼肌减少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化疗疗效相关性。方法 连续 选择 35 例晚期肺癌、接受含铂两药化疗患者,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骨骼肌重量,应用 PG-SGA 量表进行营养评估。 分析化疗 2 周期后,患者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以及疗效评价等指标,并对比骨骼肌下降> 2% 患者(下降组)与骨 骼肌下降≤ 2% 患者(对照组)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化疗前,对照组患者 2 周期化疗后 PG-SGA 评分显著 降低(5.55±4.01 vs 3.25±2.84,P < 0.05)、前白蛋白显著升高 [(23.62±5.53)g/L vs(27.45±5.26)g/L,P < 0.05];下降 组患者 2 周期化疗后血红蛋白显著降低 [(128.93±14.14)g/L vs(112.53±10.47)g/L,P < 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及疗效评价情况,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患者,下降组患者Ⅰ度贫血发生率显著增高(35% vs 66%,P < 0.05)、Ⅱ~Ⅲ 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35% vs 66%,P < 0.05);此外,下降组 PR 发生率显著降低(35% vs 13.3%,P < 0.05)、 PD 发生率显著升高(5% vs 20%,P < 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 2 周期骨骼肌减少> 2% 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紧密关系, 且与预后相关,提示骨骼肌减少> 2% 可能作为一个预测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的优选化疗方案。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吉西他滨+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取紫杉醇+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45.24%,较对照组的42.86%并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化疗均未出现十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下降,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多数均为Ⅱ度及以下,两组的毒副反应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两种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紫杉醇+顺铂)在晚期NSCLC老年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疗效,并且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均较轻,两种化疗方案均可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优选化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性,50岁.2002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左腹部饱胀.腹部B超提示:巨脾.MRI提示:脾大,脾内多发病变,恶性可能性大.2003年1月13日在外院行巨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脾切除)脾脏中有两个界限清楚之褐红色结节,最大径分别为6 cm和4.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