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有、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对48例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和48例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 结论:c-Met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检测c-Met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黄素是否可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干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并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清除细胞内活性氧,流式细胞技术再次观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高、中、低浓度组,大黄素与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共培养24h、48h、72h后,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增高,在1μmol/ml-100μmol/ml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大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大黄素促进人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素是否可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干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并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清除细胞内活性氧,流式细胞技术再次观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高、中、低浓度组,大黄素与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共培养24h、48h、72h后,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增高,在1μmol/ml-100μmol/ml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大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内活性氧产生水平,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凋亡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肠道支架置入后联合腹腔镜手术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肠道支架置入后腹腔镜手术在左半结肠癌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普外一科治疗的56例左半结肠癌并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微小RNA-10a(microRNA-10a)联合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结直肠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早期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直肠腺癌组),并经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收集与结直肠腺癌组1∶1匹配的108例结直肠良性病变者临床资料(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microRNA-10a、AFP、CA50、CA199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croRNA-10a、AFP、CA50、CA199及其联合检测对早期结直肠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腺癌组患者血清microRNA-10a、AFP、CA50、CA19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microRNA-10a、AFP、CA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统造口方式与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方式的短期效果,探讨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因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的70例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结肠造口术)40例,试验组(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术)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后造口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造口一般并发症,造口旁疝发生率情况。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TNM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造口一般并发症、切口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口旁疝发生率(27.5%)高于试验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口旁疝多发生于术后2周~3年。 结论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造口旁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并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13例患者中3例进行腹腔镜下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10例行Ⅰ期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联合直肠癌根治术(CME)。CME原则均行D3手术,直肠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行直肠前切除9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例。中转开腹1例。结果术前肠镜探查符合率69.23%(9/13),腹腔镜手术探查发现4例。12例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无肠黏连肠梗阻。手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1~3天,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6~9天,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0.8)天。9例完成3年随访,7例无瘤存活。结论对于同时伴有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腹腔镜是一种比较好的探查和手术根治方式,Ⅰ期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型子宫悬吊装置”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女性直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采用新型子宫悬吊装置42例(观察组)、自制子宫悬吊装置42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悬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指标及悬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子宫悬吊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第1天疼痛模拟评分低(P均<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悬吊装置,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新型子宫悬吊装置操作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