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剂量临床Ⅰ和Ⅱ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根据预后因素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不同放射剂量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 对75例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如下方案入组:A组14例,脑内单一病灶、脑外无病灶,全脑放射剂量30Gy,10分次后缩野至残留病灶,总剂量为45Gy,15分次;B组29例,脑内多发病灶、脑外无病灶,全脑放射剂量39Gy,13分次;C组32例,脑内脑外全有病灶,全脑放射剂量30Gy,10分次。结果 近期疗效:3个组放射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均得到缓解,神经压迫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A、B、C组缓解率分别为100%(7/7)、86%(12/14)、93%(14/15)。远期疗效:总的中位局部控制时间7.6个月(0.8-52.7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6%、23%;A、B、C组的1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和38%、52%和26%、33%和10%。生存情况:总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0.8~52.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90k,、26%;A、B、C组的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3%和49%、50%和23%、45%和9%。副反应:急性反应中A组1例放射治疗中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C组1例放射治疗2次癫痫发作。晚期不良反应中B组2例有思维或(和)行为障碍及神经异常表现。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放射剂量增高可提高脑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P=0.003),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卡氏评分及脑病灶的局部控制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的趋势(P值分别为0.051、0.056)。结论 根据预后因素给予:NSCLC脑转移不同的放射剂量可得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时间,对部分患者避免过度治疗,为临床Ⅲ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胸腺瘤的疗效,探讨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283例胸腺瘤患者中,27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性切除术238例,不完整性切除术14例,仅做活检23例;251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其中术前放疗3例,单纯放疗8例,术后放疗235例,放疗+化疗5例;76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83例胸腺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0年(0.3~32.0年),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68.4%。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75.4%、56.6%和29.6%。45例患者出现复发,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0年(0.4~28.0年)。70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出现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0年(0.3~30.0年)。性别、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经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性别、Masaoka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70岁以上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放射治疗临床特点。 方法 对 1 3 5例完成根治性放疗的老年 NSCLC患者施行常规和非常规分割放疗 ,其中 52例在放疗前或 (和 )放疗后接受中位数 2周期 ( 1~ 9周期 )的化疗。 结果 按时完成放疗者 89例 ,4 4例疗程有中断。总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6%、3 9%、2 3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64 %、4 2 %、4 0 %;无远处转移者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52 %、3 6%。3 3 %( 44 /1 3 5)未接受连续放疗 ,中断原因 :患者不能耐受 3 1例 ,化疗 4例 ,其他 9例。不同放疗分割方式及辅助化疗对疗程中断无影响 ( P>0 .0 5)。放疗连续组与中断组比较 ,放疗疗程中断明显影响生存率 ( P<0 .0 5)、局控率 ( P<0 .0 1 )。 结论 老年 NSCLC完成根治性放疗后有较好的疗效。部分患者对根治性放疗耐受性较差 ,与放疗分割方式及非正规化疗无关。放疗耐受性差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对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2年~1999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例纵隔恶性畸胎瘤.男性5例,女性1例.术前均行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1例单纯手术,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例术后放疗及化疗.结果据术前影像学资料,仅1例患者能明确诊断为纵隔恶性畸胎瘤而非纵隔肿瘤.失访1例,无瘤生存3例(分别存活62、85和147月),死亡2例(分别无瘤存活1、9月).结论胸部CT/胸片检查很难明确畸胎瘤的诊断.手术彻底性明显影响预后.放疗对手术残留者可能有效.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STAT3信号通路在IL-6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human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DCs)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7,CCR7)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D14+磁珠分离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在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LPS用于刺激moDCs表达CCR7,RT-PCR检测不同浓度IL-6处理后再用LPS刺激后的moDCs CCR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6处理moDCs和IL-6预处理后再加入STAT3磷酸化特各异性抑制剂JSI-124的moDCs STAT3、p-STAT3表达.IL-6预处理并抑制STAT3磷酸化后,LPS刺激48 h,RT-PCR检测moDCs CCR7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oDCs CCR7蛋白表达,细胞迁移实验检测moDCs细胞迁移功能.结果 与单独LPS刺激组比较,IL-6明显抑制LPS刺激的moDCs CCR7mRNA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独LPS刺激组比较,IL-6导致moDCs细胞内STAT3高度活化;而抑制STAT3信号高度活化后,与IL-6+LPS处理组比较,moDCs CCR7 mRNA表达、蛋白分子表达、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升高(P<0.05),与LPS刺激组无差异(P>0.05).结论 IL-6通过高度活化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CCR7表达,导致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能力受损,而靶向干预STAT3通路可能成为纠正树突状细胞迁移障碍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含Egr 1启动子和Smad7cDNA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研究射线诱导Egr 1基因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Adeno XTM表达试剂盒为基础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 ,将穿梭质粒pShuttle的CMV启动子替换为Egr 1启动子 ,将Smad7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内 ,与腺病毒DNA重组 ,在HEK2 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 ,纯化测定病毒滴度。通过Westernblot检测X射线照射激活Egr 1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果 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Egr 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病毒滴度为 3 0× 10 1 1 TCID50 ml。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靶细胞经不同剂量的深部X射线照射后Smad7蛋白表达量存在一定的时间、剂量差异 :实验组Smad7蛋白表达量在照射后 1h即已升高 ,2~ 7h之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尔后表达量开始下降 ;实验组中Smad7蛋白表达量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 8~ 15Gy之间维持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对照组Smad7蛋白表达量无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Egr 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 ,重组于腺病毒内的Egr 1启动子经射线激活后具有调控下游Smad7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天水市城区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 天水市城区学校范围内抽取2000名15~18岁在校中学生,对其进行体重、血压、甘油三酷(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的测定,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代谢综合征总检出率2.8%(男1.6%,女1.2%),低于欧美及香港地区报道的检出率.(2)体重超重少年高血压、高血糖、高TG、低HDL-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少年(P均<0.05).(3)体重超重少年高血压、高血糖、高TG、低HDL-C的危险性分别为体重正常少年的2.21倍、2.63倍、2.35倍和2.17倍,体重超重少年合并任意1,2个及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危险性高于体重正常少年.结论 (1)天水市城区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低于国内外相关报道,但同步家族史调查显示其发病情况有家族聚集倾向.(2)少年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因素.即少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肥胖为其关键因素.因此,控制青少年肥胖有助于搪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尤其有搪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更应从青少年时期起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利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I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PTL)临床特点、诊断措施,治疗的选择及影响局部控制和预后因素.方法1972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PTL43例,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应用SPSS 10中的卡方检验、寿命表法、log 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结果PTL肿瘤发展时,首先侵犯甲状腺周围的颈内淋巴结,低度恶性PTL无1例发展为高度恶性.总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71%,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78%;死于肿瘤7例,均为Ⅱ期以上,2例有B症状(2/3),4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颈部有淋巴结转移、分期及全身转移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期(P<0.001),病程的长短也影响PTL的预后(P=0.049).局部复发9例,均为单纯手术者(9/11),B症状及治疗方案对肿瘤局部控制有影响(P<0.001,P=0.002).结论PTL是预后较好的一组淋巴瘤.手术的作用明确病理诊断及分类.建议病理类型为粘膜相关淋巴细胞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和滤泡性淋巴瘤(FL)的ⅠEA单纯术后放射治疗,ⅡEA以上可行术后放疗+化疗.而对于有B症状或/和高度恶性的PTL则应以化疗为主,完全缓解后可考虑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临床生物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PTL)临床生物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972.1~2002.12我院收治PTL43例,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观察PTL肿瘤发展规律及影响预后因素。统计应用SPSS10软件中的卡方检验、Kaplan—Meier,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71%,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7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和B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期(P〈0.001),病程长短也影响PTL的预后(P=0.049),年龄不是预后因素。PTL病情进展时,肿瘤沿甲状腺淋巴引流区扩散,未发现跳跃性。两叶以上病灶者颈内淋巴结转移率(50%)显著高于单叶者(14%)(P〈0.05)。淋巴结转移者,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P〈0.0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与肿瘤相关死亡率高于滤泡型淋巴瘤(FL)和粘膜相关淋巴细胞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P〈0.01)。未观察到低度恶性PTL转化为高度恶性淋巴瘤。MZL型和FL型的Ⅰ期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治疗,都得到长期生存;对不利预后因素(DLBCL型、FL的Ⅱ期以上和B症状)患者,给予CHOP或COMP化疗方案,仍难以控制肿瘤的进展。结论PTL具有自己的临床生物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其特有的特性制定治疗策略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