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定量分析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转移瘤放疗患者,共计44个病灶。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当日、放疗后1、3、6月行MRI常规扫描以及DTI检查。选取32个病灶,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的ADC、FA值。结果放疗后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呈逐渐上升趋势。放疗结束当日与放疗前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1、3、6月分别与放疗前比较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A值变化幅度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后转移瘤ADC值逐渐上升反映放疗的早期疗效较好,而FA值在判断瘤体疗效上价值不大。在放疗早期MRI上未发生改变之前,DTI的ADC值已发生变化,能更好反应其微观病理学改变,在评价早期放疗疗效上比常规MRI检查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8例实施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当日及放射治疗后1、3、6个月行MRI常规及DTI检查.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复查MRI 2例双侧脑室周围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1例原有脱髓鞘改变加重,6个月时上述脱髓鞘改变进一步加重.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FA值逐渐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各时间组间FA值有差异(F= 43.128,P=0.000),后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放射治疗后1、3、6个月时与放射治疗前比较F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当日与放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F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ADC值也呈下降趋势,当出现脑白质改变或原有脱髓鞘加重时ADC值上升.结论 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后可造成放射性脑损伤,DTI在常规MRI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之前即能探测到微观分子学变化,在潜伏期即可预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为临床提前进行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