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医藏象与临床》一书 ,由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教授任顾问 ,杨扶国教授、齐南副教授任主编 ,由数十位教师 ,经过 10余年通力合作 ,集体编写而成。从战国至清末共 4 0 0来种中医药书籍中有关藏象的理论阐述和临床运用 ,建国以来上百种中医药杂志的脏腑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告 ,大量收入该书之中 ,它是近代中医藏象研究的一部力作 ,不久即将出版 ,它对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基础理论及辨证水平的提高 ,都将大有帮助。现摘登其部分章节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发展概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发展。1、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结合。以张景岳、赵献可为代表,强调了脾胃、肾与命门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并将此与养生理论相结合,认为养生重在命门,而其实质是养真阳、元气。医家们还明确了五脏调养的法则,认为养生最终的落脚点都不离脏腑。2、综合调养法的全面开发。养生学的调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与以往不同,张景岳将"养形"置于养生首务,认为善养生者必先治形宝精;李时珍等医家大力倡导药饵与饮食养生法;动静结合的养生法在理论与方法上进一步得到确定,尤以武术健身普及甚广。3、老年养生保健的再度兴盛。继宋代老年养生学确立之后,又出现了多部老年养生专著。  相似文献   
3.
针灸疗法因其操作简便与疗效显著,在《内经》时代就被作为治病的主要手段,千百年来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与此同时,针灸治疗时导致的意外损伤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针灸学者的关注。临床上一般将针灸意外损伤分为:反应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四大类,其中以反应性损伤较为常见,包括:晕针、晕罐、晕灸、过敏性反应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一种常见的反应性损伤,却很少被人们提及而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将其称之为“针感后遗疼痛症”。主要是由针刺后局部肌肉痉挛所引起的。对此,我们摸索出了采用独穴治疗的解决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满意效果,现举验案两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部医学作品,应有三个标准;一是它的科学性,二是它的逻辑性,三是它的实践性.而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归根结底是它的科学性,因为科学的东西必须既符合逻辑.又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伤寒论》以其高度的辨证论治技巧,特别是理法方药的紧密一致,为祖国医学临床体系奠定了基石,给后世医学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辨证选方用药的角度探讨《伤寒论》的逻辑思维形式、科学判断推理,以明其历15(?)0余年而不(?)之原由。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  相似文献   
5.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少两感之方,现代临床运用范围则更广。本文试从历代医家的临证中,分析总结该方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黄帝内经》的生态医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医学"是现代医学建立的新概念.对<黄帝内经>的生态医学思想作了深入发掘,认为<内经>时代中医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生态医学思想体系,进而阐述了<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当代医学发展的启示,试图探寻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并对21世纪医学发展的战略走向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脾胃学说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发展。除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外,尚有不少名医家,如戴思恭、缪希壅、龚延贤、李用粹、傅青主、唐容川等都对脾胃学说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辨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州都之官”,古今医家均以膀胱为水液会聚之处解释,唯“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一句,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攻下法在肠道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概述攻下法的概念及应用,明辨肠道肿瘤的治则及病因病机,阐述攻下法与肠道肿瘤间的联系,阐发攻下法在肠道肿瘤治疗上的意义.结果与结论:攻下法在肠道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辨证地使用攻下法是中医药治疗肠道肿瘤的特色,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时间为序,阐述了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对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研究,为肾性水肿的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