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循经感传与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宝娇  杨碧英 《针刺研究》1993,18(2):154-158
采用针刺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患者536例,患眼992只。经1~3个疗程的治疗,868只患眼的视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7.5%。其中131只患眼视力恢复正常(1.0以上),占13.21%。13只患眼的屈光度降低-0.75D 至-1.00D,近期疗效满意。随访二年效果也比较稳定。感传显著程度随针刺次数的累加而逐渐提高。感传愈显著,针刺的疗效也愈好,感传到达病所者,针刺疗效尤为卓著。年龄小的患者,感传上述病所(患眼)的例数多,针刺疗效也好。说明循经感传研究对于临床实践同样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循经感传过程中体觉系统中枢部位机能活动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宝华  黎宝娇 《针刺研究》1993,18(2):123-128
本文以短潜伏期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为指标,对感传过程中皮层体觉区机能活动的特点进行了观察。观察对象为10名循经感传显著者和16名无感传者。以矩形波脉冲刺激侠溪或合谷穴,从对侧头皮体觉区下肢、上肢和头面部三个投射点引导 SEP,观察到针刺侠溪穴时无感传者 SEP C_2的振幅按下肢、上肢和面部三个投射点依次递减。针刺合谷时上肢投射点的 C_2振幅较下肢和面部者高,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空间分布特点。而感传显著者,无论是针刺侠溪穴还是合谷穴 SEP C_2的振幅在三个投射点基本相同。结果提示,针刺时循经感传显著者的 S_1区各投射点出现了比较广泛的兴奋过程。  相似文献   
3.
循经感传过程中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循经感传现象是最常见的经络现象之一,研究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问题对进一步探讨经络的实质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形成循经感传的特殊路线和规律的机理存在着“外周”“和“中枢”两种不同观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一般认为皮层诱发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感觉的传入活动过程。本文对循经感传显著者在感传过程中的皮层体觉诱发电位的特点进行了观察,为探讨形成循经感传的机理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中医针灸“循经取穴”的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循经选取肘膝关节以下的远端穴位,治疗156例头面、颈部和躯干的各种痛症病人。对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与针刺镇痛效果的关系,以及头面、颈部和躯干部痛症患者的循经感传显著程度的差异与针刺镇痛效果关系观察对于探讨经络实质,提高针刺临床镇痛效果,都有一定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循经感传现象的形成机理,我们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感传过程中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机能活动的特点。观察对象为16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16名无感传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刺激穴位时,感传显著者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反应分布特点与感传循行路线所经过的主要体区是一致的。提示由刺激下肢穴位引起的兴奋并未沿SI的各代表区扩布。用“中枢兴奋扩散”假说尚难解释循经感传的特殊路线。相反,观察的结果表明“外周动因激发”可能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至于产生上述体觉诱发电位特殊分布状态的机理尚在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弄清暗示在循经感传中的作用这一问题,我们先后进行了四项观察,结果如下: 1.在以电针穴位引起的感传多次强化视觉和听觉暗示信号之后进行检查,14名感传显著者有13人对暗示单独作用都不能引起感传; 2.对30名第一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思者给以强烈暗示,不能引出感传; 3.50名感传显著者中的大多数人在长期的观察过程中都出现过进针以后无感传,需要采取调整针位,加大刺激强度等措施才  相似文献   
7.
我院用长乐生产的温灸器治疗产后及手术后尿潴留10例,9例均有效,仅1例无效。治疗方法:取穴位为中极、关元和肾俞、命门、八髎两组交换施灸。温灸器里穴位上灸,每次2小时左右。此10例患者,灸前有8例经过导尿,3例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循经感传现象的形成机理,我们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感传过程中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机能活动的特点。观察时象为16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16名无感传者作为对照。15故园盘状引导电极集中安放在依外与第一体觉区相应的部位。结果表明,针刺侠溪穴(GB43)或光明穴(GB37)时大多数感传显著者下肢代表区和面部代表区同时显示了诱发电位C4-CS成份的强反应区,而位于两者之间的上肢代表区则无明显的反应。如在F肢的风市部位将感传阻滞,使之不能上达面部,则面部的在应I<消失在同样刺激条件下,无感传者仅在下…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碧英  黎宝娇 《针刺研究》1993,18(2):159-162
循经感传现象与年龄的关系,各地的报导尚有分歧。近10年来,我们对536名在校青少年的循经感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青少年受试者的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与成年人基本相同。但其循经感传的出现率,特别是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远比成年人高,结果稳定,可以重复。结果表明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与受试者年龄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目前还很难对此作出恰当的解释,但这一事实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循经感传“显现”的因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促进循经感传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10.
经络阻滞现象机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阻滞性是循经感传的一个突出特征,对探讨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有重要的意义。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目前,存在着“中枢干扰”和“外周阻断”两种看法。从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