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病案摘要 例1,男,68岁。因四肢强直抽搐伴意识障碍4h于2002年10月25日入院。4h前突发四肢强直抽搐、双眼凝视、意识丧失,持续约10min缓解,醒后感全身酸痛无力。既往史无特殊。体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EEG提示双侧调节调幅性差,左右半球脑电活动对称性差。TCD提示脑血管阻力增大,脑动脉轻度硬化。诊断为癫痫大发作,腔隙性脑梗死。给予口服丙戊酸钠,降血粘度,改善脑供血等治疗,入院后未再发作,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学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4月我院住院的10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共放置支架10枚,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经过治疗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程度〈20%;围手术期患者症状消失和改善;2例复查CTA,无血管狭窄≥50%;2例眩晕,晕厥症状改善,无再发。NIHSS评分提示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残疾程度。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明显降低(P〈0.05),功能缺损程度,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成了新的热点,迄今尚无重大突破,方法虽多,疗效不肯定,还需临床探讨。自2004—2005采用血液净化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人60例,均  相似文献   
4.
例1.男,68岁。因四肢强直抽搐伴意识障碍4h于2002年10月25日人院。4h前突发四肢强直抽搐、双眼凝视、意识丧失,持续约l0min缓解,醒后感全身酸痛无力。既往史无特殊。体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大、小便常规、肾功均未见异常。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对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90例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双抗方案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14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9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治疗超溶栓时间窗AIS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共80例偏瘫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有患者40例.当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进行临床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治疗效果上明显较高,临床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偏瘫患者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对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24h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理学博士Holter发明,196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长时间(24h)不间断地记录到各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形,对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的捕获非常有利,为临床诊断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本院进行CAS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合并T2DM患者39例作为T2DM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凝血、炎症反应指标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测定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PT、APTT、Fib、DD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DM患者的hs-CRP、TNF-α、IL-6、IL-8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合并T2DM患者的效果、及凝血功能影响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基本一致,但T2DM患者的炎症反应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治疗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治疗前、治疗72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减分率评估治疗效果,将神经功能恢复优、良、可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将恢复差的患者纳入治疗无效组。统计两组相关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后,有效18例(60.00%),无效12例(40.0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分别纳入,行单项及多元Logistic回归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β蛋白(S100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早期监控患者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对控制病情进展及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