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耀联 《右江医学》2010,38(1):32-34
目的总结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7例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占22.8%,术后胆管残留结石6例,残石率为10.7%。随访1年至8年,平均4.7年,2例合并肝癌患者分别术后2年9个月、3年半死亡。1例发生胆道逆行感染,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因症状反复,于二次术后4年行第三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明确结石的定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中结合B超定位取石及术后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是取尽结石、降低残石率的关键,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可减少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3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率为69.6%,术后3月生存率94.29%,6月生存率65.59%,1年生存率57.39%;术后生存期较其自然病程延长。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后再患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胃切除术后再患食管癌 2 9例资料。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残胃代食管术 2 0例、空肠代食管术 3例、结肠代食管术 6例。结果  2 9例除 1例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例胸部食管残胃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肺部感染、其余均Ⅰ期愈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 ,食管中上段癌行结肠代食管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携带p53基因的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的导入能否增加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化疗药物5-FU、丝裂霉素(MMC) 和表阿霉素(epirubicin, EPI)单独应用及与CNHK600-p53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杀伤效应.结果 PANC1在5-FU浓度为400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4.2)%,MMC浓度为1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41±1.9)%,EPI浓度为10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1.8)%.转入CNHK600-p53(MOI = 0.625)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PANC1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9±5.3)%、(60±2.3)%和(75±1.5)%.当MOI值为0.3125、0.625、1.25时,CNHK600-p53组和Ad-p53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7±2.5)%、(30±3.7)%、(61±4.3)%和(4±2.7)%、(5±3.5)%、(16±4.5)%.结论 单用CNHK600-p53效果优于Ad-p53,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观察对象术后均接受2年的随访,随访结果证实,患者骨折部位均在手术3~7个月后良好愈合,且无1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治疗的1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术式分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组(43例)、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LCBDE)组(65例)和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OCBD)组(87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三组治疗前后CRP、PA、TBIL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LTCBDE组除手术时间比OCBD组长外,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明显少于LCBDE和OCBD组(P<0.001)。LTCBD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LCBDE组的15.4%和OCBD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CRP、TBIL和AL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P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LTCBDE组的降低和升高水平比其余两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LTCBDE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安全及经济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1]。近45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呈上升趋势[2]。全世界每年新发乳腺癌约100万例,死亡约60万例[3]。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及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或祖细胞已有研究证明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成为恶性转化靶点的关键。肿瘤干细胞主要通过Notch,Wnt,Hedgehog等三条通路调解自我更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经验并评估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肝胆甲乳外科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4例患者均在腔镜下成功实施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8例行患侧腺叶全切,10例行患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术中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术后短暂性声音嘶哑2例,低钙血症2例,吞咽疼痛3例,胸前皮肤红肿、淤斑1例,颈部术口区积液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平均6~42个月,无复发病例,全部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兼顾安全可行及外观美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CD4蛋白在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DC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甲状腺良性肿瘤(P <0.05)。随着PDCD4表达水平的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可能也随之增加(P <0.05)。PDCD4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PDCD4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Glypican-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探讨Glypican-3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评价Glypican-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Glypican-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⑴Glypican-3mRNA在全部正常组织中表达,而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率(67.3%)(P<0.05);⑵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癌组织中Glypican-3mRNA表达缺失率(89.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40.0%)(P<0.05);⑶Glypican-3mRNA表达缺失率与乳腺癌分期有关,越晚病例Glypican-3表达缺失率越高(P<0.05);⑷Glypican-3mRNA表达缺失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Glypican-3转录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进而影响其生物学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