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国产盐酸吗啡普通片及合资厂产硫酸吗啡控释片于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进行体外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片剂的溶释均符合中国药典95版标准,控释片在人工肠液中溶释参数T50、Td、m与在蒸馏水及人工胃液中的溶释参数差异具显著性(P<0.01),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过程明显缓慢。  相似文献   
2.
肿瘤专科医院细胞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运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细胞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源污染和潜在的职业安全风险,降低获得性感染,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药师参与门诊开展疼痛综合评定的工作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临床药师未参与疼痛综合评定时在疼痛门诊就诊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医师进行癌性疼痛评估),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临床药师参与疼痛综合评定后在疼痛联合门诊就诊的78例患者作为疼痛综合评定组(由临床药师参与疼痛综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2周后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入组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入组前明显改善,且疼痛综合评定组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肿瘤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疼痛联合门诊疼痛综合评定的工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的临床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患者545例次。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白细胞增多时,用药剂量以固定剂量6mg为主,兼有30,60,100,150,200μg·kg-1或固定剂量12mg,用药途径为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于给药后1~11d,WBC范围为(10~230)×109·L-1。多数患者不用特殊处理,有3例需要处理的手段包括水化、血浆分离术等。结论:临床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白细胞过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中分离的易感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为临床提供选择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案,以减少耐药率,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结直肠外科164例患者分离的易感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指导原则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结果判断。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细菌来源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占33.2%(115/346),以产ESBL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4%(96/221)。在组织黏膜、腹腔液、引流液3组样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总体显示: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率较高,引流液分离菌株敏感率均在80%~100%。结论:样本主要分离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在3组样本中逐次增高与产ESBL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增加有关,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第1—4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含β-内酰胺酶药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素类药敏感率较高。建议临床把现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改用能同时覆盖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的头孢西丁等头霉素类药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品种。考虑手术部位存在厌氧菌株,必要时或与甲硝唑联用加强抗厌氧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以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和替吉奥等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治疗。肿瘤患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对已发生血栓或合并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者推荐抗凝治疗。华法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药。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和替吉奥与华法林联用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和出血症状,华法林停用、减量或换用低分子肝素后多数患者可恢复,少数可能需要输血治疗。氟尿嘧啶类药物与华法林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5-氟尿嘧啶或其代谢产物抑制华法林代谢酶---肝细胞色素P4501C9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和胃方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1(CYP3A1)活性的作用。方法 2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 mL·kg-1·d-1,14 d)、地塞米松组(100 mg·kg-1·d-1,3 d)和健脾和胃方高、中、低剂量组(7.146,3.573,1.786 mg·kg-1·d-1,14 d),每组5只,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以睾酮为探针,测定睾酮经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后转化的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6β-OHT)的生成速率,以评价各组CYP3A1酶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健脾和胃方高、中、低剂量组6β-OHT的生成速率分别为(7.29±0.66)、(27.46±2.35)、(3.51±0.48)、(4.90±1.18)、(6.52±1.23)nmol·mg-1·min-1,健脾和胃方高、中、低剂量组6β-OHT的生成速率与地塞米松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健脾和胃方对大鼠肝药酶CYP3A1酶活性无诱导作用,健脾和胃方的高、中剂量组能使大鼠肝药酶CYP3A1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以睾酮作为探针药物,评价大鼠CYP3A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BDSC18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内标为氢化可的松,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1Na2HPO4水溶液(pH8.25)(55∶45),流速为1mL·min-1。睾酮以大鼠肝微粒体温孵后,用乙酸乙酯萃取,离心取上清液挥干后用甲醇-水(1∶1)复溶进样分析。结果睾酮和氢化可的松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7.74min和6.05min;睾酮的孵育产物6β-羟基睾酮的保留时间为4.72min,回归方程为Y=0.0756X-0.0214(r=0.9980),线性范围为0.3125~20μg·mL-1,检测限下限质量浓度为(0.078±0.016)μg·mL-1(S/N≥3),提取回收率为79.3%~95.1%,方法回收率为98.0%~104.0%,低、中、高三个浓度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4%;温孵体系中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所建立的HPLC稳定、高效,适合睾酮及其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测定,可应用于药物对大鼠CYP3A酶活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肿瘤化疗药物配置中关键工作环节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于2003年9月正式启用专门负责住院部化疗病区的化疗药物配置的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本中心严格按照人流、物流、信息传递3方面来布局。环境由办公室、药物仓库及信息处理区、准备区、更衣区、配置区、成品区和洗涤区组成。空气采用层流,各区域分别达到十万级、万级、百级。中心的核心是一个洁净度达万级的配置室,面积约30m^2,放置5台A/B3型生物安全柜,每个生物安全柜开启后操作区域的洁净度达百级。配置中心经过3a的运行,现对其工作环节的处理作一些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