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附子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的影响,研究附子汤对miR-155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H7A细胞,设空白组、附子汤高剂量组(25 g·L-1)、低剂量组(12.5 g·L-1)和硫酸羟氯喹阳性药组(0.006 25 g·L-1),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MH7A细胞周期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药物处理后miR-155及其下游基因含SH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蛋白激酶B3(Akt3)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3和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附子汤体外在质量浓度6.25 g·L-1以上时,能明显抑制MH7A增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附子汤高、低剂量组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其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附子汤高、低剂量组miR-155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附子汤高剂量组SHIP1 mRNA表达明显上调、Akt3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附子汤高、低剂量组mTOR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附子汤高、低剂量组的PI3K、Akt3和mTO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 附子汤对MH7A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下调miR-155的表达,从而促进SHIP-1的表达,抑制其下游PI3K/Akt3/mTOR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聚花过路黄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合物:β-豆甾醇(1)、槲皮素(2)、3'-甲基杨梅黄酮(3)、丁香亭-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4)、ardicrenin(5)和ardisiacrispin A(6).结论 从聚花过路黄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新清毒饮颗粒(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等组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及菊苣酸、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新清毒饮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新清毒饮特征图谱及菊苣酸、甘草酸保留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新清毒饮的提取工艺,开展浓缩工艺研究;通过筛选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开展新清毒饮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并开展3批中试研究。结果 建立新清毒饮颗粒的特征图谱及菊苣酸、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优选的制备工艺为加水8倍量,煎煮3次,每次1 h;80℃下减压浓缩,浸膏加入乳糖和甜菊糖苷适量,一步制粒,分装。中试规模制备的3批新清毒饮颗粒中菊苣酸、甘草酸保留率分别为(54.56±1.63)%、(54.96±1.08)%,成品率为(87.47±0.49)%,质量均一,与同批饮片制得汤剂特征图谱相似度高。结论 所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重现性好,可获得与新清毒饮汤剂物质基础相似的颗粒剂。  相似文献   
4.
星宿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星宿菜9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NMR数据和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24-烯-环阿尔廷酮(1),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酮(2),正三十五烷醇(3),β-豆甾醇(4),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β-醇(5),棕榈酸(6),异鼠李黄素(7),山柰酚(8)和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子模拟和活性测试筛选非核苷类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逆转录酶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Tripos SYBYL软件Surflex-Dock分子对接模块,模拟SPECS数据库中22000个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活性口袋的结合,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晶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对于打分较高与结合模式较优的化合物,采用体外抗HIV-1活性测试方法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虚拟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4-fluorophenyl)-3-[2-(1H-indol-3-yl) ethyl] thiourea对接构象与晶体结构中内嵌配体非常接近,它与HIV-1逆转录酶结合口袋重要残基Lys101形成氢键、与保守残基Trp229和芳香残基Tyr181分别形成π-π堆积作用。体外抗HIV-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抑制HIV-1I IB病毒感染的C8166淋巴细胞合胞体形成50%时的浓度即EC50值为5.45μg/mL。【结论】分子对接技术能缩小活性化合物筛选范围,并可用于预测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模式,本研究利用该技术筛选出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