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桂灌肠剂活血化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黄桂灌肠剂抑制家兔“血瘀”及抗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黄桂灌肠剂分别给新西兰家兔、SD大鼠灌肠 ,观察其对全血黏度变化及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灌肠剂能明显降低“血瘀”家兔的全血黏度 ,能明显减轻大鼠血栓湿重。结论 黄桂灌肠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虫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证” ,在古代医籍中 ,大多另立专门 ,论述颇多 ,是对由“虫”所致疾病的概括 ,其中尤以现代寄生虫病为主要论述对象。现代医者常将“虫证”局限于寄生虫病 ,而无更多的发展。其实 ,历代医家对“虫证”的认识远超出此范畴。只是由于原始、朴素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技术的限制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无法以客观的事实给予证实。从诸多医籍的记载描述中 ,笔者认为 :“虫”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它包括了中医的多种致病因素。《外台秘要》云 :“人腹中生虫 ,大率有九 ,皆能食人脏腑。一曰伏虫 ,二曰蛔虫 ,三曰白虫 ,四曰肉虫 ,五虫肺虫 ,六早…  相似文献   
3.
黄桂灌肠剂抗炎与解热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黄桂灌肠剂的抗炎与解热镇痛作用。方法 用黄桂灌肠剂给大鼠灌肠,观察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痛阈值的影响。用黄桂灌肠剂给家兔灌肠,观察其对家兔发热的影响。结果 黄桂灌肠剂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提高大鼠痛阈值,抑制家兔的发热反应。结论 黄桂灌肠剂具有抗炎与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脏型肥胖与脾胃关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黄桂灌肠剂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究黄桂灌肠剂的抗炎、抑菌及活血化瘀药效。方法 ①抗炎试验 :将雌性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妇消炎栓组、大剂量黄桂灌肠剂组、小剂量黄桂灌肠剂组 4组 ,每组 1 0只 ,制成子宫炎症模型后 ,各组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康妇消炎栓 (60ml kg)、大剂量黄桂灌肠剂 (60ml kg)、小剂量黄桂灌肠剂 (1 5ml kg)灌肠 ,观察子宫炎症变化情况。②抑菌试验 :SD大鼠 40只 ,每组 1 0只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制成感染模型 ,各组用药同抗炎试验 ,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情况。③活血化瘀试验 :健康家兔 1 0只 ,耳静脉注射 1 0 %高分子右旋糖酐 ,制成血瘀模型 ,先测定全血黏度 ,以大剂量黄桂灌肠剂灌肠后 ,再测全血黏度 ,观察血黏度的变化。结果 ①抗炎试验 :对大鼠子宫炎症的抑制率对照组、康妇消炎栓组、大剂量黄桂灌肠剂组、小剂量黄桂灌肠剂组分别为 0、2 2 .0 0 %、3 1 .1 0 %、2 4.2 4%。②抑菌试验 :对照组、康妇消炎栓组、大剂量黄桂灌肠剂组、小剂量黄桂灌肠剂组大鼠的死亡数依次为 9、3、3、4。③活血化瘀试验 :黄桂灌肠剂给药后全血黏度较给药前明显下降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黄桂灌肠剂有明显的抗炎、抑菌及活血化瘀作用 ,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表现为斜颈、头颈部活动障碍及局部疼痛的患儿,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同时行寰枢关节张口位、颈椎侧位数字化 X 线摄影术(DR)及 DTS 扫描,比较2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30例患儿中,DTS 成像和 DR 摄影的优质图像率分别为90%(27/30)和53%(16/30);DTS 技术发现的2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中,DR 检查仅确诊12例,可疑半脱位4例,漏诊6例。结论DTS 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能获得高对比度、高质量的图像,清晰显示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  相似文献   
7.
健脾法在消渴前期证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山峰 《江苏中医》1998,19(6):16-17
针对某些糖尿病患进“三消”症状不明显的特点,提出“消渴前期证”的病证名,以界定此类糖尿病的中医前期诊断。此类患者Ⅱ型糖尿病,身体肥胖,肥甘不节,脾运不及是其基本病理。治疗上主张以健脾法为主,包括调饮食,适劳逸以及内服中药,使脾困得解,中气得以斡旋,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些糖尿病患者“三消”症状不明显的特点,提出“消渴前期证”的病证名,以界定此类糖尿病的中医前期诊断。此类患者多属Ⅱ型糖尿病,身体肥胖,肥甘不节、脾运不及是其基本病理。治疗上主张以健脾法为主,包括调饮食、适劳逸以及内服中药,使脾困得解,中气得以斡旋,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肺心病的主要病机是痰,水、瘀,治宜去菀陈。因病理因素的侧重点不同而治法分为:祛痰涤饮,清利肺络;温阳逐水,通调水道;活血祛瘀,疏通心脉。分别列举病例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