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腿骨折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优缺点、主要合并症的防治及术后护理。方法 自1996~2004年对39例复杂、开放性小腿骨折、邻近关节的小腿骨折、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感染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6个月。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活血灵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活血灵防治人工全能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疗效。方法 将365例接受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VitC组102例,布洛芬组105例,活血灵组158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口服vitc(100mg/次,3次/d)、布洛芬(300mg/次,3次/d)和活血灵(5片/次,3次/d),疗程4周。结果 按brooker分级,VitC组异位骨化发生率47.1%,布洛芬组异位骨化发生率14.3%,活血灵组异位骨化发生率12.7%。结论 活血灵可有效地防治全能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纯使用关节镜治疗与联合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的疗效,为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CENTRAL、Medline、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和手工检索会议文献等.通过制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记录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该库建库始至2019年12月,检索词包括"platelet-rich plasma"、"rotator cuff"、"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富血小板血浆"、"肩袖损伤"等,纳入文献均为Ⅰ、Ⅱ级证据水平.收集每篇文献的样本量、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数据,运用Cochrane Review Manager software 5.3评估文献方法学质量、偏倚评价、异质性评价、敏感性分析及数据统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关节镜组和PRP组,关节镜组单纯使用关节镜治疗,PRP组联合使用关节镜及富血小板血浆(PRP).结果 共检索出224篇文献,通过筛选共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共纳入866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60个月.统计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间Constant评分结果为MD=3.03,95%CI(1.56,4.51),P<0.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洛杉矶加州大学关节功能评分(UCLA)MD=1.62,95%CI(0.94,2.30),P<0.001;短期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时间为3个月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45,95%CI(-2.13,-0.77),P<0.001];远期VAS(随访时间>3个月)MD=-0.11,95%CI(-0.18,-0.04),P=0.02.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术中采用单排缝合技术的再撕裂率得出PRP组发生率更低[OR=0.35,95%CI(0.16,0.78),P=0.01],双排缝合中OR=0.37,95%CI(0.21,0.65),P<0.001,提示PRP组再撕裂率更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中MD=1.67,95%CI(-0.19,3.52),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较于单纯使用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PRP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活动功能及疼痛.对于再撕裂率而言,无论是术中采用单排缝合抑或是双排缝合,PRP的运用均可有效降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膜分离技术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结构、微乳液膜传质机理,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生物上的应用,井对微扎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个因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分析1208例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手术时间、输血、麻醉方式、患肢被动训练、术后防血栓药物等多因素对DVT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8例中发生早期并发DVT共93例,其中男39例,女54例,发生率为7.69%;性别、体重、病种、手术时间对DVT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输血、麻醉方式、患肢被动训练、术后防血栓药物对DVT的发生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合并症、假体固定方式、输血、麻醉方式、患肢被动训练、术后防血栓药物对DVT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术后康复训练对重度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Ⅵ型)和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东莞市中医院骨科2001-01/2004-01治疗因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Ⅵ型)及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患者35例。肩锁关节脱位20例,其中PostⅢ型11例,PostⅣ型7例,PostⅤ型1例,PostⅥ型1例。锁骨远端骨折15例,均为NeerⅡ型。术后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组24例,未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组11例。训练组术后训练分3个阶段进行。①第1阶段康复(术后2周内):以肩关节被动活动为主,术后1周内除训练时间外均需三角巾悬吊患肢。术后第2天开始肩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包括钟摆练习;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练习;被动外旋练习;被动外展、内收和内旋练习。术后第2周开始肩关节肌力训练:包括肩关节前屈肌群训练;外展肌群训练;肩关节伸肌群训练;提肩胛骨肌群训练;内收肩胛骨肌群训练;内旋肌群训练;外旋肌群训练。②第2阶段康复(术后3~6周):以肩关节主动活动为主。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耐力训练;日常活动训练。③第3阶段康复(术后6周以后):增加活动度训练强度,增大肩关节牵拉训练范围。但应避免接触性运动,最佳运动有游泳、打乒乓球等。未训练组根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自行锻炼。术后6周及1年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法(内容包括疼痛,日常活动和肩关节活动范围,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60分)检测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评分;观察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6°,后伸28°,外展87°,内收26°,外旋15°和内旋45°;未训练组度分别为:前屈69°,后伸25°,外展61°,内收24°,外旋14°和内旋43°。康复训练组患者前屈和外展活动范围显著大于未训练组(P<0.05)。术后1年两组间活动范围无差异。②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评分显著高于未训练组(75,61分,P<0.05)。术后1年康复训练组优18例,良6例;未训练组优6例,良4例,中1例。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范围较未训练组增强且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未训练组。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训练过程中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现象,两组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明显地缩短了康复时间,并且不会引起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临床上由于失治误治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者亦时有所见,自1995以来,根据儿童肘部解剖特点及伤后移位、愈合情况,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及中医特色,制定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介绍(1)麻醉方法:根据患儿情况,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或氯胺酮全麻。(2)手法折骨术:患者仰卧手术台上,患肢外展位,两助手分握其上臂和前臂,作顺势拔伸牵引,术者以两手四指环抱骨折端向上提拉,以加大骨折端向前成角,然后以两拇指按压骨折端向下加大成角,施行加大成角反折折骨手法,将骨折连接处折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药内服外用对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东莞市中医院骨科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则给予术后口服关节通片,并给予中药骨洗一方外洗辅助治疗,配合常规功能康复训练,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总体疗效评估;观察术后1、2、4周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2、4周膝功能疼痛、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稳定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关节镜下行膝ACL重建术后早期使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法,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肢疼痛缓解,对尽快恢复膝关节活动功能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反应、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7例,入院后完善检查,行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治疗1~2周(平均10d)并随访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炎症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沉、CRP(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有效加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绩优生和绩差生在16PF各因子上的人格差异。方法对医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统计,按成绩排名抽取前150名和后15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进行团体心理测试。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绩优生和绩差生在稳定性因素上差异显著(P〈0.05),在怀疑性、忧虑性、和自律性因素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在其余各因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人格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重视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