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焦湿热所导致的病变在临床上很常见,如痢疾、泄泻、淋浊、癃闭、阴痒、带下,以及下肢痿软麻木等.鲁承业主任医师采用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阴吹之病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又见于《王叔和脉经》两书均载有“胃气下泄,阴吹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诚然,《脉经》所载可能为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之佚文,但《金匮要略方论》未言脉法,《脉经》则有“少阴脉弱而微,微则血少,弱则生风,微弱相博,阴中恶寒……”的记载。证脉合参,实有本虚标实之意,故用膏发煎导之。后人亦多宗此。今见《上海中医杂志》(1982年1月)“补中益气汤治疗阴吹症”一文之作者认为,有非因谷气实而为中气下陷所致者,故不用润肠而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曾治疗一女性患者。看来本病可能多见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诸病兼从郁治验案举隅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承业 《北京中医》2001,20(4):29-30
一、湿郁血瘀胃痛案 兰某,男,41岁,1999年6月11日初诊.近两月经常感冒,胃脘作痛,晨起或饿或寒冷时痛作,纳减,大便稀散.1991年始,多次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等.  相似文献   
4.
马齿苋湿敷治愈全身大面积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皮疹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病房运用中药湿敷治疗一例巴比妥类药物过敏引起的全身大面积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皮疹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病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认为秋冬季是进补的好机会,开始给自已用上了补药。对此,北京同仁堂医馆中医科鲁承业教授指出:药与病,如同钥匙与锁。钥匙的每一个齿和沟都必须适合锁,才会一下打开。自己不要乱吃药,特别是中药、补药不能随便吃。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后人在对其整理分类的过程中,其中一类归属到“治则”范畴之中,从而治则成了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治则在临证中的研究也就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和高低,也是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治则的外延与内涵中医在辨明病因、病机、确定辨证、病名、完成诊断之后,就进入到决定如何治疗的思维阶段。这一阶段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天文学、模糊数学、哲学、系统工程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阶段,是从辨证诊断过渡到具体施治的桥梁。最后落实到遣方、用药、针灸、推拿等诸种具体疗法而使疾病得以痊愈。它的外延应与  相似文献   
7.
8.
一、湿郁血瘀胃痛案 兰某,男,41岁,1999年6月11日初诊.近两月经常感冒,胃脘作痛,晨起或饿或寒冷时痛作,纳减,大便稀散.1991年始,多次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F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胃散加味方治疗FD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是胃肠道疾病高发季节,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慢性胃炎、慢性胃肠溃疡患者容易旧病复发。为此,寒冷的季节要养护好我们的肠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