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山西、湖北和云南6个县干预项目监测,观察营养包对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和生长迟缓的改善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贫困地区儿童改善项目为6~23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并监测婴幼儿生长迟缓及贫血状况,运用微观经济学PROFILING模型进行分析,评估儿童服用营养包的经济效益。结果 监测干预对象6~23月龄婴幼儿10 672名,项目监测成本总计257.09万元。2012—2020年营养包项目通过改善生长迟缓和贫血带来的经济效益总计为1492.13万元,平均成本效益比为1∶5.8。敏感性分析表明,营养包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成本-效益比具有稳定性。结论 山西、湖北和云南三省六县6~23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项目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硅油与C3F8填充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术中注入C3F8充填玻璃体腔,观察组在术中采用硅油填充玻璃体腔。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内障、眼压升高和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3F8与硅油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差异,而硅油填充可明显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4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3000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12周,治疗组同时静脉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1200rag,每周2~3次,在血液透析后给药。疗程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 经r—HuEPO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和HC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综合因素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或坏死,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我院自2002-2004年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医药学辨证施治原理立法研制的三仁润肠丸治疗便秘病 14 0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进行实验研究 ,观察结果 :治疗组 14 0例中治愈 78例 ,好转 5 9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 6 0例中治愈2 0例 ,好转 33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 88% ,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并进行主要药效学试验 ,结果有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并可显著缩短小鼠的排便潜伏期时间 ,增加小鼠的排便数量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方案的术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a来26例45眼固定性内斜视患者手术治疗过程。2000-01/2006-12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超常量缩短术式(术式I) 治疗17眼,2007-01/2010-12采用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折叠并固定于颞侧眶骨膜术(术式Ⅱ) 治疗28眼。结果:采用术式I的17眼,术后第1d有4眼发现内斜>15°,即行外直肌眶骨膜固定于过矫5°~10°,术后随访1a左右眼位外斜5°左右。13眼随访6~18mo,其中7眼复发内斜10°~30°,均行外直肌眶骨膜固定并过矫于外斜5°~10°,术后随访1a以上眼位在外斜5°左右。采用术式Ⅱ的28眼,术后第1d复查发现眼位均过矫与术中设计情况类似,出院后随访1~2a术眼眼位均在外斜5°左右,2例随访3~4a, 眼位轻微外斜5°以内。 结论:常规固定性内斜视手术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逐渐回退,内直肌断腱联合外直肌超常量缩短术式手术效果良好,安全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长期随访回退率低,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魏艳丽 《山东医药》2005,45(35):77-77
2003年1月~2004年11月,我们对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