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染色体畸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不同病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新鲜骨髓 ,进行短期培养 (48小时或 12小时预加秋水仙素培养 )制备染色体标本 ,分析 180例慢粒患者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骨髓染色体的变异情况。结果  180例慢粒患者 ,其中 16 4例Ph染色体阳性 (Ph ) ,占 91 1% ;16例Ph染色体阴性(Ph - ) ,占 8 9%。慢性期 133例Ph ,占总数的 73 9% ;加速期 9例Ph ,占总数 5 0 % ;急变期 2 2例Ph ,占总数12 2 %。 16 4例Ph 慢粒患者中 2 5例 (15 2 % )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 ,其中慢性期占 4 2 7%、加速期占 2 4 %、急变期占8 5 3%。结果表明随着病情的进展 ,Ph 阳性率明显增高 ,其它染色体异常率也明显增高。结论 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粒白血病的病程进展、疾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相关性 ,随着病情的演变 ,骨髓染色体畸变趋于复杂化。进行染色体分析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慢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带下病为中医常见的四大妇科疾病之一,该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闭经性阴道炎、卵巢早衰、子宫颈炎、不孕、妇科肿瘤等疾病,临床上呈现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多以抗生素治疗,疗效有限。自清代傅青主起,诸位医家多从湿辨带。现代医家对带下病的认识有诸多发挥,认为带下病多湿邪化热、夹痰、结瘀,而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带下病产生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探讨现代中医治疗带下病的诊疗特点,从对带下病的病名认识出发,结合历代古籍文献,旨在为现代中医诊治“带下病”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南、福建及山东部分地区主要蛙类曼氏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7~8月分别在海南(海口、定安县及万宁市)、福建(三明市)及山东(德州市)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曼氏裂头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查蛙340只,发现曼氏裂头蚴感染者32只,总感染率为9.41%(32/340);共检出曼氏裂头蚴7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2.41条/只(77/32)。福建、海南、山东3省蛙类的裂头蚴感染率分别为26.09%、5.97%及2.86%(x~2=28.823,P<0.05),感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南(2.58)、福建(2.44)和山东(1.00)。结论海南、福建及山东部分地区均存在蛙类自然感染曼氏裂头蚴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红花黄色素0.1g静脉点滴,1次/日。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2组疗效、主要症状、心电图及血清SOD、LPO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LPO较对照组分别明显上升(P<0.01)、下降(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明显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SOD上升,LPO下降,确有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血管作用,且安全有效,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孙婷婷  魏彤竹  王伟杰  李雪 《中国热带医学》2023,(11):1209-1212+1227
目的 了解辽宁省禽肉食品中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ampylobacter jejuni)的污染状况,掌握空肠弯曲菌的耐药基因携带特点及抗生素敏感特性、分子型别特征,为辽宁省禽肉食品中空肠弯曲菌污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4789.9-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及采用PCR扩增技术和哥伦比亚血平板检测的方法对2018—2022年采自辽宁省14个监测点收集的生禽肉食品开展空肠弯曲菌检测,并对检出的菌株进行6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及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进行PFGE分子分型溯源。结果 568份生禽肉样本中共检出23株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4.0%(23/568)。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2”)-If,检出率分别为56.5%、47.8%和39.0%。通过PFGE聚类分析,23株空肠弯曲菌可分成17种带型,有4种带型高度同源。结论 辽宁省生禽肉食品中存在空肠弯曲菌的污染情况,PFGE型别多样,耐药基因主要检出的是四环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完全中风的警报,因此早期治疗和系统观察用药是十分必要的。关于治疗TIA的药物种类颇多,组合方法也各有不同,现将我们收治的150例病人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 病人来自本院干部病房1989—1995年住院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硝酸甘油及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硝酸甘油+尼可地尔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5/62),与对照组4.84%(3/6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硝酸甘油及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抗原。方法从野蛙体内收集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经口接种感染20只昆明小鼠,每只小鼠接种2条裂头蚴,感染后6~28d隔天尾静脉采血,采用ELISA检测抗裂头蚴抗体;应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与Westernblot对裂头蚴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结果裂头蚴感染后8d,小鼠血清特异抗体阳性率为10%(2/20),感染后14d特异抗体阳性率达100%。2-DE显示,裂头蚴可溶性抗原有255±6个蛋白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5~117ku,其中〉44ku的蛋白点有171±9个,占总蛋白点数的67.1%;等电点(pI)范围为4~7,其中227个蛋白点集中在pI5~6.5,占蛋白点总数的89.1%。Westernblot检测有14个蛋白点可被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14d的小鼠血清识别,其分子质量集中在82、45、36、34及25ku;1~14号蛋白点所对应的pI值分别为5.93、6.06、6.17、6.30、6.39、5.82、6.01、6.17、5.69、5.46、5.63、6.1、5.71、6.19。结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溶性抗原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5~117ku,pI值集中在5.0~6.5。感染14d的小鼠血清识别的裂头蚴蛋白可作为裂头蚴感染早期诊断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的价值。方法:对象选取为140例牙周炎患者,患者抽签时间段为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30日期间,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7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另外70例纳入观察组在牙周基础治疗上联合半导体激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一个月后的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及牙龈出血指数(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I、AL及B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R-17-92基因簇宿主基因(microRNA 17-92 cluster host gene,MIR17H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确诊的437例ESCC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当地医院参加筛查项目的49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检测MIR17HG区域中SNPs位点(rs17735387、rs4284505、rs9589207和rs72631821)基因型,并对各位点与ESCC发病风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rs4284505(A/G)与ESCC发病风险相关.经多因素校正后,与rs4284505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ESCC风险增加(调整OR= 1.548,95%CI:1.085~2.210,P = 0.016);显性模型提示rs4284505AG/GG基因型携带者罹患ESCC的风险是AA基因型携带者的1.465倍(95%CI:1.040~2.065,P = 0.029).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吸烟亚组中,rs4284505AG基因型相比于AA基因型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表明,与rs4284505AA基因型且不吸烟者相比,AG基因型且吸烟者更易患 ESCC(OR = 4.218,95%CI:2.135~8.333,P<0.001).结论 MIR17HG 区域的 SNP位点 rs4284505与 ESCC发病风险相关,其突变型G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ESCC的风险高于野生型A等位基因携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