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经皮肾穿刺活检的263例肾脏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部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07例,年龄2.1~15.5岁,平均8.6岁。结果 263例患儿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40例(53.2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01例(38.40%),遗传性肾脏疾病22例(8.3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诊断为血尿和(或)蛋白尿查因,其次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常见病理类型分别为局灶增生型紫癜性肾炎、弥漫节段增生性狼疮性肾炎。遗传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为薄基膜肾病和Alport综合征,部分遗传性肾脏疾病需依靠肾穿刺活检联合基因检测诊断。结论儿童肾脏疾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最常见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类型分别为血尿和(或)蛋白尿查因,微小病变性肾病。肾穿刺活检联合基因检查有助于及时明确治疗效果欠佳儿童肾脏疾病的病因,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资源特点及药用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资源。结果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铁线莲属植物共有22种(含4变种),可供药用20种,裂叶铁线莲为地理分布新记录种。结论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保护区铁线莲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雪里花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疗效和实地调查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雪里花的植物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雪里花,为茜草科植物日本蛇根草Ophirrhiza japonica,并挖掘出治疗痔疮的有效单验方。  相似文献   
4.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6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NS患儿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方程K值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提示NS患儿血流呈现高粘滞、高聚集、高浓缩状态。NS血流变异常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脂质代谢紊乱及血球聚集性增强、血液浓缩所致。  相似文献   
5.
季梅丽  高晓洁  吴琪  潮欣畅 《现代护理》2013,(23):2840-2842
目的通过优化书面交班方式,培育年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方法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和"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设计使用持续交班报告,比较使用持续交班报告前(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和使用后(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情况、患者管道交接情况,采用个案追踪法对护士综合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使用持续交班报告前后,护士掌握患者病情能力的达标率从81.4%提高至98.9%,管道交接的达标率从95.8%提高至99.9%,综合能力考核达标率从90.5%提高至99.2%,使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50,2.638,63.883;P<0.01)。结论应用持续交班报告优化了书面交班方式,便于书写、内容详尽、重点明确,有助于年轻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明确护理重点,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3种水难溶性成分黄芩苷(BCL)、胆酸(CA)、猪去氧胆酸(HA)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溶解度,为增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BCL、CA、HA制成水及不同p H值缓冲液的饱和溶液,采用HPLC法,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清开灵注射液中难溶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结果:(25.0±0.5)℃、p H 5.78的去离子水中,BCL的表观溶解度为0.048 7 mg·m L~(-1),为"几乎不溶或不溶"范畴;CA的表观溶解度为0.147 9 mg·m L~(-1),为"极微溶解"范畴;HA的表观溶解度非常小,在该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管检测器(HPLC-DAD)条件下未能检出;但在一定p H范围的缓冲溶液中,BCL、CA、HA的溶解度随p H增大而激增,在p H 7.6的缓冲液中,BCL、CA的溶解度分别相当于p H 5.78的去离子水中的1555倍、131倍。结论:在不同p H条件下,3种水难溶性成分的表观溶解度差异较大,应调节适宜的p H以满足制剂质量标准中对各成分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merslund-Gr?sbeck综合征(IGS)的临床特点、遗传机制。方法回顾1例IG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3岁11个月,表现为营养不良、运动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7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2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44 g/L,血维生素B12 69 pg/mL,24小时尿蛋白529.1 mg。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AMN基因存在c.742CT(p.Q248*)纯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患儿父母均携带AMN基因c.742CT(p.Q248*)杂合突变。明确诊断IGS。定期予维生素B_(12)肌注治疗,监测血常规示三系正常,尿蛋白-~++,大运动发育追赶至同龄儿。结论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合并轻中度良性蛋白尿的患儿,需考虑IGS可能,基因检测有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双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合并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疗经过, 提高对cSLE合并严重感染救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21年9月收治的1例cSLE合并严重感染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15个月的诊疗随访记录, 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 女, 14岁, cSLE合并严重脓毒症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除常规激素及抗感染治疗外, 立即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双滤过血浆置换(DFPP)进行血液净化, 患儿右腿软组织感染形成大面积的坏死性焦痂, 病程第45天时开始进行清创(先后5种清创术和2次植皮术)。病程50 d时予第1次贝利尤单抗静滴。患儿无尿状态持续60 d, 予隔日血液透析, 第61天尿量开始慢慢增加, 病程第63天尿量为560 mL/d, 病程70 d时>1 000 mL/d, 水肿消退, 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抗ds-DNA抗体滴度水平下降、补体C3升高, 24 h尿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纳米镍对大鼠睾丸生精-支持共培养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体外共培养的大鼠睾丸生精-支持共培养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镍(0、25、50、100、200、400和800 μg/mL)染毒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lncRNA基因芯片检测细胞凋亡相关lncRNA的差异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纳米镍染毒后,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 < 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 < 0.01)。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纳米镍染毒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显示出浓染致密的颗粒块状荧光及明显核形态变化。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染毒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0%±0.50%、11.00%±0.70%、12.53%±0.71%、15.95%±0.54%和17.80%±0.76%,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 < 0.01),且呈浓度效应关系(P < 0.01)。LncRNA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凋亡相关的lncRNA共169个,其中,100 μg/mL纳米镍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调的有117个,下调的有52个。结论:纳米镍能引起大鼠睾丸生精-支持共培养细胞凋亡,lncRNA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免疫系统与抗原接触,产生对其初次的特异性应答;当免疫系统再次与该抗原接触时,通常会产生再次应答;这一现象称之为免疫的记忆性。在抗感染免疫方面,免疫记忆现象的存在可以防止同一疾病的再次发生,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这也是预防接种的免疫基础。但免疫记忆对人体不只有保护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就免疫记忆现象在抗感染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对人体的正反两方面作用进行综述。深入研究其负面作用,可能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研究展开一个全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