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女,49岁,2004年6月10日入院。患者于5月14日始觉上腹部疼痛不适,继而腹胀,进食后明显,伴恶心、纳差、乏力等症。5月19日曾入我院内科住院诊治,当时查体:腹软、稍膨隆,肝剑突下7 cm、质稍韧、触痛,未触及结节,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 236 u/L、GGT167 u/L,乙肝五项阴性;腹部B超示:肝大;腹水。入院后腹水进展较快,5月22日患者腹胀大明显,已不能进饮食,彩超示下腔静脉近心端狭窄。5月23日急送至青岛某三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在该院行血管造影发现肝静脉狭窄,住院7 d,病情继续恶化,于6月2日自动出院。6月10日再次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入院时腹部胀大如鼓,恶心呕吐,不能进饮食,乏力,发热、体温37.5℃,小便量少,大便稀、日3次。查体: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腹围105 cm,腹壁静脉扩张,肝肋下2 cm、剑突下5 cm,质韧、触痛不显,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足踝部水肿,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细弱。因经济问题,患者家属拒绝一切辅助检查。入院诊断:布-加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水瘀互结、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8岁;病史最短者15d,最长者8年;急性者12例,慢性急性发作者26例,慢性者2例;鼻窦X线瓦氏位片有明显炎症者25例;临床辨证属胆经郁热者21例,肺经风热者12例,脾胃湿热者5例,肺脾气虚者2例。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2月~1996年2月,我们运用自拟泄胆清脑场治疗鼻窦炎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4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8岁;病史最短者15天,最长者8年,一般1~3年;急性者12例,慢性急性发作者26例,慢性者2例;鼻窦X线瓦氏位片有明显炎症者25例;临床辨证属胆经郁热者21例,肺经风热者12例,脾胃湿热者5例,碑肺气虚者2例。二、治疗方法方药组成:柴胡309、夏枯草159、菊花159、薄荷109、蝉蜕109、地龙109、川穹159、龙骨309、牡顿309、白立129、桔梗109、黄柏6g、白附子6g…  相似文献   
5.
肾局限性脉管结构不良引起血尿一例报告郝吉祥,高振中患者,女,3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0年,于1994年1月7日入院。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伴条索状血块,给予止血、抗炎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入院前半个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阵...  相似文献   
6.
养阴祛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自拟养阴祛浊汤并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43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联合苇茎汤治疗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小陷胸汤联合苇茎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胸腔积液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LQ-C30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陷胸汤联合苇茎汤治疗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可以有效控制积液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乡镇居民心脑疾病的死亡分析刘宝俊1高振中1高宪杰分析乡镇居民心脑疾病的死亡状况,可提供卫生防病工作重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居民死亡率,延长居民寿命。因此,我们对张店区乡镇居民1990~1992年循环系疾病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1)人口...  相似文献   
9.
10.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特应性个体接触环境致敏原后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流涕、鼻塞、鼻痒、喷嚏.该病全球发病率达10%~25%,且患病人数仍在逐年增加[1].祖国医学虽无变应性鼻炎之病名,但《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的"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嚏作于声也"所论及的症状涉及变应性鼻炎4大主症中的3个症状——流涕、鼻痒、喷嚏.因此,中医鼻鼽包括现代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窦炎及血管舒缩性鼻炎[2].笔者近年应用《伤寒论》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佳,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