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伤急性期过后,很多患者苦于后遗症的困扰,常见的是肢体瘫痪、失语症、颅神经麻痹等,在恢复功能的治疗中我们用中药补气化瘀法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资料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5岁;病程14~128天;偏瘫加失语者16例,有偏瘫而没有言语障碍9例,只有言语障碍5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67岁;病程14~128天;其中偏瘫加失语者14例,有偏瘫无言语障碍者12例,只有…  相似文献   
2.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只能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愈.1998-2004年共收治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证明,中西药结合组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咽炎,是接受胸部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自2002年3月以来,对接受胸部放疗的32例患者同时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结果显示,中药雾化吸入对于预防放射性咽炎或推迟放射性咽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咽炎的程度、降低放疗中断率均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则是:“逆则降之”。对胃气上逆引起的“呕吐”、“奔豚”,更是主张“和胃降逆”,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特点,常选代赭石、旋复花等降逆之品,殊不知“胃气上逆”,并非由本腑单纯造成,而与肝脾二脏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肝脾未病或虽病不虚时,降逆犹可,若遇久病,肝脾已虚,升发疏泄不足,加代赭石之流,则使阳气更不得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脱出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目前公认腰椎牵引是较好治疗手段。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腰椎牵引加用中药肾着汤比单纯腰椎牵引对缓解腰椎间盘脱出腰痛、下肢疼痛等症,有着明显优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主要病因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了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所引起的。根据临床表现最常见有下列几种: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型、混合型。颈性眩晕主要是指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混合有其他型颈椎病时,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单纯胃阴亏虚10例,心胃阴亏者6例,肺胃阴亏者6例,肝肾阴亏者8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个月。呈花剥苔者20例,镜面舌者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应用中药雾化吸入与不用药情况下,胸部放疗患者的放射性咽炎发病率及程度及放疗中断率。方法64例准备胸部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每日放疗前1个小时,放疗后1个小时,放疗后10小时分别接受半小时的中药雾化吸入,另1组32例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对比放射性咽炎在放疗第5天、10天、15天的发病率,中断治疗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雾化吸入能明显预防放射性咽炎;推迟放射性咽炎,减轻放射性咽炎程度,降低放疗中断率。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5-01~2009-12我院门诊病人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6~64岁,平均39岁,病程1~3mo。其中,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62岁,病程1mo~3a;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4岁,病程2mo~3a;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参数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累及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在我国也同发达国家一样,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几十年来,人们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没有最终结论。多种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如遗传、环境、解剖、神经、内分泌、体液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等。为此,本文测定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液中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以便探讨体液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的作用,也给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