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老中医龚去非主任医师 ,潜心方药 ,独具匠心 ,博采众长 ,尊古创新 ,灵活通变 ,善于执简驭繁 ,常起沉疴顽疾。积 70余年的临床经验 ,制方用药 ,独具特色。认为天然而生的中药 ,得天地之灵气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武器 ,如何更好地发挥方药之效应 ,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其经验探讨如下 :1 专病专药 ,直达病所先生认为辨证要“伏其所主” ,“辨病当用” ,“专方专药”。如先生常用芩连增液汤加连翘 3 0g ,蚤休1 5g,蒲公英 3 0g,野菊花 3 0g,鱼腥草 3 0g治疗风温病、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性感冒等 ,疗效甚佳。因为 ,风温病气分证的高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代医学对咳嗽的诊断与治疗角度,探讨分析中医辨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慢性号麻疹届中医风隐疹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病以全身或散发疹块,伴有奇痒为主要特征。常时起时伏,经久不愈,反复发作,长者可达数年之久,患者常因奇痒无度而践扰不安,心绪不宁。笔者根据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来辨治本病。采用内外同治,固表祛风,养血熄风,凉血消风,清热疏风的治法,血得其治,肤得血养,风则自灭,每获良效。1调和营卫,国表祛民此法多用于体虚之人,表虚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内外相引,营卫失利而发疹者。其疹块小而色淡,时起时伏,多于汗后遇风寒而发,反复不愈,奇痒难忍。常伴恶风多…  相似文献   
4.
小儿厌食辨治8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常义  王淑英 《河北中医》2001,23(5):353-354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见食不香或食欲不振或胃纳不佳 ,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众多 ,而且常为患儿就医时家长的重要主诉。长期厌食 ,不但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而且还会影响小儿身心健康 ,因而千万不可因其非特异性而忽略。厌食之因 ,首当细审。有脾胃内在因素 ,亦有食物及环境的外部因素 ,可以厌食为主证或兼证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之中。在辨治时 ,应从病机着手 ,抓住主证 ,分辨虚实 ,辨清属脏属腑 ,分清其病因及兼证之别 ,并随小儿禀赋强弱、脾胃损伤的不同 ,分别采用运脾消积法、疏肝理脾法、健脾除湿法、燥湿健脾法、温中健脾法、…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治疗精神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瘀血”之记载。祖国医学对瘀血学说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将活血化瘀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笔者采用调气活血,化瘀通下法治疗部分精神病例,收效较好,兹举数例如下。1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癫症颜某,女,16岁,学生。1994年6月24日初诊。1月之前,因学习紧张,开始失眠,头痛,继而沉默不语,月经初潮于14岁,月经每次延后10余天,同时伴有少腹胀痛不适。今年5月10日起病,呈按月周期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类同。表现头痛,嗜卧,呆滞,时哭时笑,惊恐不安,行…  相似文献   
6.
龚去非主任医师辨治皮肤瘙痒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瘙痒病是一种无任何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本病以阵发性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 ,可因多种因素而诱发 ,短者数分钟即过 ,长者可达数小时之久 ,多以夜间为甚。患者常因瘙痒无度而夜寐不安 ,心绪不宁。龚老认为本病因是内受血热、血虚、血瘀所干 ,外受风、寒、湿邪所袭。治以“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理 ,采用凉血、养血、活血、败毒、化湿、散寒、祛风的治法。内外结合 ,表里同治 ,风血同治。以达到疏风、熄风、消风、搜风、和中、调营、清热止痒的目的 ,收效良好。1 清热凉血 ,疏风止痒此证型多见于青壮年之人 ,好发于夏季 ,以血热为主证…  相似文献   
7.
老年之人,脾胃本盛,决定了老年脾胃病的病理特点.老年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每因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脾胃,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挟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  相似文献   
8.
细辛虽属辛温疏散药 ,但能走表行里 ,止痛功效尤强 ,配伍原则 :因于气虚疼痛者 ,当与黄芪类补气药配伍 ;因于血瘀疼痛者 ,当与丹参类活血药配伍 ;因于阳虚疼痛者 ,当与附子类补阳药配伍。具体应用时 ,需因证而异 ,厥阴头痛 ,可伍吴茱萸 ;项背强痛 ,可伍白芍、甘草 ;牙痛 ,可伍黄连 ;胸部闷痛 ,可伍全瓜蒌 ;两肋疼痛 ,可伍柴胡 ;腹痛 ,可伍延胡索 ;女子痛经 ,可伍益母草 ;腰痛 ,可伍杜仲 ,牛膝 ;四肢风湿痛 ,可伍羌活或独活、防己 ;下肢慢性肿疡疼痛 ,可伍赤芍等 ;晚期癌症性疼痛 ,可伍粟壳、延胡索 ;外伤性疼痛 ,可伍三七、桃仁、红花活血散…  相似文献   
9.
骆常义 《四川中医》2001,19(9):77-78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血虚寒厥证而设,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巧用其养血通脉,温经散寒,通痹止痛之机理,用以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闭塞性脉管炎,三叉神经痛,顽固性痛经,慢性荨麻疹等,方证合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