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效应,探讨脱落酸的毒物效应(Hormesis)。方法:雷公藤悬浮细胞继代培养10 d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μM,2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500μM)的ABA诱导,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生物学重复4次。分别采用HPLC和UPLC检测诱导后0 h和240 h的样品,测定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4种萜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当ABA浓度为10μM和20μM时,诱导组与对照组无差异;50μM时,与对照组比较,雷酚内酯含量明显升高,雷公藤红素含量升高至2.4倍,雷公藤内酯甲含量升高至4.7倍;当诱导浓度超过100μM时,与对照组比较,除雷公藤内酯甲外,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雷公藤红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ABA在10~500μM范围内对不同的雷公藤萜类成分影响作用不同,从整体趋势看,呈现为β曲线,符合Hormesis效应特点;50μM时ABA对雷公藤红素含量的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为后期研究ABA影响雷公藤红素合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5种萜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差异,研究3个物种间的化学亲缘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8批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酚新内酯、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5个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雷公藤甲素、雷酚内酯和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内酯酮和雷酚新内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系统聚类将28批雷公藤属植物聚为4类:第I类为东北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第II类为雷公藤;第III类为雷公藤;第IV类为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结论:雷公藤属植物叶片中部分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东北雷公藤与雷公藤化学亲缘关系较远;昆明山海棠混在2者之间,与2者无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