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该文论述了恶寒病机的异同点及其意义。恶寒虽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但其病机具有共同的特征:邪遏阳郁——阳气因被邪气阻格。不能外达肌表,温养肌表,则恶寒。其所谓不同特征:仅是邪气固阻格于表、于半表半里、于里的部位不同遂产生不同病机与症状而已。在临床治疗上,根据其病机特征,时于不同疾病,唯于不同部位祛除邪气所形成的郁闭、郁遏、阻格则已.  相似文献   
2.
论汗证三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三因素即汗出的动力、汗源、汗路。本文论述了汗证三因素及其生理、病理:①阳加于阴则汗,阳盛蒸迫津液则汗多,阳虚失于蒸化则无汗。②津血是汗出的物质基础,津血汗同源,津血不足则汗出不全,少汗或无汗,并可因此而阻遏表证的自我向愈。③汗路即津液从内达外的道路,与肌表、半表半里、膜原、三焦密切相关。并论述了汗路洞开与痹阻的症状与机理。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应用桂枝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亚 《河南中医》2010,30(2):105-108
桂枝味辛、甘,气温,味辛则能行能散,味甘则补,气温则能胜寒。辛温相合,则发散风寒,温行温通经脉气血。甘温相合,则温补阳气。辛甘温相合,则扶正祛邪,即温补阳气而祛风寒、行气血、通经脉。概言桂枝的基本功能唯三:发散,温阳,温通。桂枝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都是借助于其三个基本功能,或属于某一个基本功能的单独发挥和延伸,或属于几个基本功能组合的共同发挥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论病机的多层次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病机多层次观的内涵及其对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的指导性。病机的多层次观即初始病机、中间病机、终末病机,它可以阐明疾病病机的全过程,解析辨证和论治中的歧义,揭示理法方药的不一性和学术纷争的原因。同时论述了终末病机相同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外感热病中,常提到“发热”、“恶寒”的概念。体温升高,西医即表述为“发热”,但在中医术语中,并不一定表述为“发热”。中医对于“寒热”的表述,其依据是患者的自体感觉,而非他人的感觉,也不是依据体温计所测得的数值。只有对“发热”、“恶寒”予以正确地表述,才能使传统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外感热病的临床实践,正确地辨证施治。否则,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将出现混乱。1依据自感若患者体温升高,并且自感发热,则表述为“发热”。若患者虽体温升高,他感亦觉发热,但患者却无发热的自我感觉,则不表述为“发热”。若患者虽体温升高,他感亦…  相似文献   
6.
1.1多发于老年人,或肾气不足的非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疼便是指腹部轻则不适,甚则疼痛,并于不适、疼痛后产生欲解大便感。或曰:欲解大便前先有腹部不适、疼痛之证。证轻者,可于腹部轻度不适、疼痛后仅有欲便感而无排便;证重者,常于腹部不适、疼痛之后而泄泻。疼便是多种肠道疾病的一种症状,如肠道的炎症,溃疡,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痢疾,癌症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