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和CR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差异。 结果 治疗2、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Hcy、NSE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 结论 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cy、NSE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及康复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效率90.0%,对照组为70.0%,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脑梗死中的常见病型之一。既往研究发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不仅在严重感染或创伤后出现,同时也在脑梗死的急性期出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存质量[1]。但结合既往研究来看,由于ACI致MODS的发病机制尚未弄清[2],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诊治活动的有序推进。而ACI致MODS过程中是否会影响内毒素、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呢?至今相关的权威数据却鲜有报道[3]。本次研究探讨ACI对MODS患者血清内毒素、NT-3、NGF、TNF-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0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间段于我院健康检查的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以及与社会支持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痴呆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及照顾者等情况均会影响其生活质量,且观察组中老年痴呆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5.04±7.95)分低于对照组(37.54±6.36)分,生活质量总分为(28.56±5.42)分低于对照组(39.68±2.94)分,P<0.05。结论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等均影响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予其一定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改善,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和197例完全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资料。并比较不同大小梗死灶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结果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的同型半胱氨酸(17.89±2.98,20.39±3.34,23.12±4.76,25.44±3.89,24.39±3.69,22.76±4.09,21.99±5.93)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而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在各个测量时间也高于完全性脑卒中组(P〈0.05)。且梗死灶越大,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颜颖颖  马甲 《中国药师》2015,(11):1911-1913
摘 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2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cy、血浆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后两组血Hcy、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血Hcy、CR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两所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不能经口进食者予以补液及鼻饲;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7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后6h、24h、7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降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功能,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脑梗死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鄞州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将临床上已确诊脑梗死病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原则为每例患者设置一个研究对象为对照组,然后对脑梗死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均进行吸烟、饮酒比较,相比较结果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比较发现,文化程度越高,脑梗死发生率也越高,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离休人员、工人及失业下岗人员、务农人员为脑梗死保护因素,比较分析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用药史及近两周是否用药比较发现,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甘油三酯、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清脂蛋白高为居民泛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认为,文化程度(OR=1.552)、冠心病(OR=2.381)、舒张压(OR=1.072)为脑梗死患者发病高危因素。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鄞州区居民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较多,需根据该地区居民发病特点实行干预,以及早发现危险因素,提高人们对诱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认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