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参一胶囊(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 8910PM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低浓度组(B组):含10 μg•mL 1 Rg3培养液;中浓度组(C组):含20 μg•mL 1 Rg3培养液;高浓度组(D组):含40 μg•mL 1 Rg3培养液;顺铂阳性对照组(E组):含10 μg •mL 1顺铂的培养液;顺铂+Rg3联合用药组(F组):含10 μg•mL 1顺铂+20 μg•mL 1 Rg3培养液。分别从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细胞的增殖抑制(CCK 8法)进行观察。结果Rg3对人卵巢癌HO 8910P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了较好的细胞毒活性作用(P<0.05)。Rg3与顺铂联合用药时,细胞毒作用与高浓度Rg3和顺铂组相似,但在微观结构上能造成更大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结论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g3与顺铂联合用药在细胞结构破坏上可能有相加或协同作用,这将为临床卵巢癌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NF组 (无液体复苏组 )、NS4 0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 )和NS80组 (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 ) ,检测和比较失血 /复苏 /急救后各组存活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液体输注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早期死亡率 ;各组大鼠中存活者的小肠黏膜细胞均有大量凋亡发生 ,其中与NF组和NS4 0组相比较 ,NS80组存活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上述液体复苏方式中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死亡率和小肠黏膜细胞凋亡 ,这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体外抑制杀伤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和基底膜侵袭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Rg3和/或顺铂(DDP)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细胞的DNA含量、细胞转移抑制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细胞DNA含量分析示:在G0/G1期HO-8910PM对照组与Rg3组、DDP组、Rg3+DD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416,P<0.01),低浓度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期对照组除与低浓度Rg3组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810,P<0.01),低浓度Rg3组与高浓度R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和G2/M期DDP组与Rg3+DDP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底膜侵袭实验结果示:对照组分别与中浓度Rg3组、高浓度Rg3组、DDP组、Rg3+DD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52,P<0.01);低浓度与中、高浓度R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中、高浓度的Rg3和Rg3+DDP联合用药可以产生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和转移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Rg3与DDP的联合用药可能会产生药效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YFRA21 1对鼻咽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IRMA法测定104例鼻咽癌患者、34例鼻咽其他疾病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YFRA21 1含量。[结果]鼻咽癌组患者血清CYFRA21 1水平(5 48±6.12)ng/ml明显高于鼻咽其他疾病组(1.45±0.86)ng/ml及健康对照组(1.17±0.98)ng/ml,差异十分显著(P<0 001) ;并且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 1水平与其分期呈正相关(r=0 4341 ,t=4.87,P<0 001)。[结论]血清CYFRA21 1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监测病情变化及与恶性淋巴瘤等其他疾病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peripheral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Methods: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16) and a treatment group (n=17).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all treated conventionally, and the only difference was that Xuebijing injection was given to patie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D4^+ and CD8^+ subpopulations of T-lymphocyte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on admission, 3rd and 5th days after trauma by double antibody labeling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CD4^+ T-lymphocytes and CD4^+/CD8^+ ratio of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decreased markedly on the 3rd and 5th days after trauma.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peripheral CD4^+ T-lymphocytes and CD4^+/CD8^+ ratio of treatment group renewed obviously on the 5th day after trauma, and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Cone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the early use of Xuebijing injection is effective in correcting disorder or suppression of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regulating network, and promoting a more balanced profile of immunolog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eg Ⅳ表达与胃癌腹腔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CA72-4、CK20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诊断已明确发生腹腔转移的1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Reg IV的相对表达量为34.3(26.2~39.6),显著高于38例未发生腹腔转移的Reg Ⅳ的相对表达量22.7(18.4~33.0)(P=0.017)。Reg Ⅳ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阳性的患者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24);晚期胃癌(Ⅲ期和Ⅳ期)患者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患者(Ⅰ期和Ⅱ期)(P=0.015)。Reg Ⅳ在胃癌患者中敏感性(100.0%)优于CA72-4(66.7%)和CK20(58.3%)。[结论]Reg Ⅳ的表达与胃癌的腹腔转移密切相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中Reg Ⅳ的水平,可以提高对胃癌腹腔转移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贝伐单抗对荷结肠癌细胞裸鼠中伊立替康分布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结肠癌DLD-1细胞的裸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伊立替康;实验1组:2.5 mg/kg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实验2组:5 mg/kg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实验3组:10 mg/kg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不同组经处理后的肿瘤大小,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内伊立替康浓度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伊立替康的浓度在3个实验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浓度随着贝伐单抗剂量增加而增加[(432.33±104.76)、(409.69±267.15)、(719.21±253.00)vs. (299.69±83.63)ng/ml]。其中实验3组与实验2组、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0.010)。肿瘤组织内伊立替康的浓度在3个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贝伐单抗的治疗能改变伊立替康在荷结肠癌细胞裸鼠中分布,并与贝伐单抗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TRISS法在202例重度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TRISS法对重度创伤结局的预测价值,同时评估我院对重度创伤病人的救治结果。方法 对202例重度创伤病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应用TYRISS法,计算其生存概率(Ps)和预测准确性,并以M和Z检验与严重创伤结局研究(MTOS)组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202例重度创伤病人中,TRISS法预测准确性为90.6%,预测存活148例,实际知143例,Z=-0.9375,M=0.557。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与早期胃癌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用U133A基因芯片分别检测胃癌组(T)、癌旁上皮组(P)和切缘正常胃黏膜上皮组(C)及胃癌患者外周血(WB)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NB)的基因表达谱,对荧光强度进行扫描并数字化,用专业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癌旁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相比,有327个基因共同表达上调,211个基因共同表达下调.胃癌和癌旁上皮同时有差异表达的基因中,在外周血也有差异表达,其中同时表达上调有39个,同时表达下调有4个.[结论]虽然在癌旁上皮病理组织图像上尚未见异常,但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已经显示有多个与胃癌相关基因表达.尤其在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中,也发现某些基因与胃癌及癌旁基因差异表达正相关.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与早期胃癌的启动和演化有关,通过外周血有核细胞基因芯片检查可能早期发现胃癌患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津合剂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加速器一次性照射43Gy诱导SD大鼠发生食管炎,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模型,按实验设计处理各组大鼠,研究使用生津合剂后大鼠一般状况,如体重、摄食量的影响,观察相关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制作食管病理切片并评价其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辐射导致放射性食管炎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生津合剂对大鼠放射导致的食管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大鼠一般状况,提高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数(P〈0.05),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下调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P〈0.05);中药高剂量组食管黏膜组织病理积分较模型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生津合剂对大鼠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