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来自全国11个省市、25个单位、40名代表,于1985年元月中旬聚集古城西安就针麻胃切除术和胃电图的基础理论、临床研究以及仪器制作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并制定出科研协作方案。在临床麻醉学领域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麻醉是个比较难的课题,它需要良好镇痛和肌肉松弛,还必须克服牵拉内脏引起的反应。因此,针麻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2.
头皮针结合关刺,恢刺,毛刺治疗脑瘫32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头皮针结合关刺、恢刺、毛刺治疗脑瘫32例项立敏朱凤仙杜丽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图书分类号R246.4关键词脑性麻痹/针刺疗法头针疗法刺法小儿大脑瘫痪是婴儿和儿童较为多见的综合征,发生原因很多,主要是分娩时产伤所引起颅内出血或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曾对针刺后效应——促进机体康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针麻组的“抗手术热”、抗术后伤口痛、抗感染及术后机体调整作用均比药物麻醉组为强。为了深入研究针刺后效应对机体的作用,我们选择了溃疡病胃大部切除的患者,用同位素技术——外周血氚化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法和~(125)Ⅰ-血清皮质醇放射免疫法,观察针刺麻醉、针药复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的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皮质醇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在1979年6月前共作甲状腺针麻手术482例,成功率99.5%,优良率79.0%。男性103例,女性379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病种有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包括腺瘤囊性变)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方式为甲状腺次全切除。电麻仪用北航57-6或G6805,刺激频率;邻近穴100赫芝,远端穴5~10赫芝,均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员能耐受的最大刺激强度。针麻效果采用三级评定法,把原Ⅲ、Ⅵ级合并为Ⅲ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201例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规律总结。针麻效果以取足三里、上巨虚穴组为较好,此外还受诸如刺激方法、个体差异、手术刺激强度和辅助用药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作者认为,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合并硬脊膜外腔注射少量药物的针药复合麻醉能明显增强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胃切除术中针药复合麻醉应用及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在我院已做过1.185例,但是这一麻醉方法还不能适应所有胃手术的需要.因为它还存在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应,肌松不满意等问题。所以胃切除术使用针麻,对病例还得经过一定的挑选。比较理想条件是病人痛阈高,耐针力好,意志较坚强,体形消瘦,胃体较大,病灶较单纯,中医辨证上属阳虚型等.然而临床上理想病例是不多的,这样胃切除术针麻效果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64年开展针麻胃切除术临床研究以来,除重视针麻适应症、穴位处方、辅助用药、个体差异性以及外科手术操作的改进外,也很重视针刺方法的革新。起初完全承袭传统手法捻针刺激穴位进行针麻,但由于手术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这就要化费很大的人力。为此,设想应用电麻仪代替人工针刺外,再设计一台机械运动形式的仪器来模仿人工操作。在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努力下,终于试制成功ZZ-手法模仿仪(简称手法仪),并进行临床试用,累计381例,现将试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TCD观察头皮疗法对脑瘫患儿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TCD了头皮针对31例小脑瘫患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即时效应,认为头皮针可加快大脑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尤其是对MCA、ACA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显提高(P〈0.05),初步揭示了头皮针治疗脑瘫的部分机理。有效期 治疗中发现,头皮针对癫痫的发作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针麻和硬膜外麻醉胃手术后,腹直肌肌电、血压、脉率同步连续观察,发现针麻手术后,针刺的镇痛效应还继续保持并参与术后镇痛过程,提出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应看作两个部分:一是针刺产生的镇痛效应;二是起针后还存在的针刺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刺胃俞、足三里抗急性应激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 SD 大鼠57只,观察了大鼠正常胃肠里浆膜电极引导的胃电情况,和经束缚-旋转后应激性胃肠里活动的变化。观察到针刺胃俞、足三里能减轻应激性的胃肠粘膜损害。并伴随着对于抑制性胃肠电反应的明显的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