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患者女性,37岁。8年前患者左手掌出现自发性疼痛,触之有硬结,并逐渐长大。3年前肿物大小约4×5cm,遂于当地医院行肿瘤切除,病理报告为滑膜肉瘤。术后不久肿物再度出现。近半年肿物增大较快,遂来诊。外科查体:左手掌肿胀,表面皮肤发亮,浅表静脉怒张,掌前可触及8×8cm大小之肿物,质较软,肿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超声造影和病理学的诊断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5岁,1例位于腹壁,1例位于足背,1例位于眼眶,2例位于胸壁,1例位于乳腺。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二维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边缘光滑的低回声或中等或混合回声肿块,4例呈椭圆形,2例呈圆形;2例回声欠均匀伴液化,4例回声较均匀;4例可见丰富的分支状血流信号,血管阻力较小。超声造影均呈动脉期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2例病灶增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4例病灶增强范围较常规超声无明显增大,延迟期无明显廓清,呈略高增强。6例均经手术切除,4例可见完整包膜,2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4例有丰富的血管供应,2例可见坏死液化区,4例质韧,2例质地中等。术后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瘤细胞呈梭型,围绕血管生长,呈旋涡状或索状,细胞聚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分布;肿瘤细胞分布不均,间质内见粗细不等红染的胶原纤维及丰富树枝状薄壁血管;4例核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2例核有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阳性(4/6),B淋巴细胞瘤2(Bcl-2)阳性(5/6),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6),CD99阳性(6/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4/6),S100阴性(6/6),符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 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和病理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解通利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6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同时采用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以和解通利为治法加服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CT和B超显示胸膜的肥厚程度。结果: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B超显示胸膜厚度,治疗组分别为0.633±0.469,0.567±0.613和0.293±0.368 cm,对照组分别为0.531±0.558,0.920±0.500和0.791±0.491 cm,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CT显示胸膜厚度,治疗组分别为0.518±0.708,0.629±0.585和0.318±0.298 cm,对照组分别为0.432±0.628,0.657±0.525和0.632±0.517 cm,仅3个月后数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和解通利法中药可明显减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5.
康维强  韩彤亮  李青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4):353-353,355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探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效果。方法应用HP-5500超声诊断仪,根据LAD的解剖及血流特性,适当调整增益,探测LAD。结果LAD的探测成功率为100%,其近、中、远段的检出率分别为60%、90%、50%。结论TTDE探测LAD具有安全、无创、经济、易普及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青岛市人民医院特检科韩彤亮,康维强我科自1992年7月至1993年8月间,共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索静脉曲张7例,并经手术证实,现将其超声特点总结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7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性,年龄2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和解通利法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2例退出,实际为5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情况,治疗后1个月末、3个月末、9个月末患者的胸膜厚度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末、9个月末患者的综合疗效情况。 结果 胸腔积液中TNF-α浓度治疗组治疗后[(35.35±17.46)pg/L]及对照组治疗后[(47.16±18.89)p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1)。治疗1、3、9个月末CT扫描显示的胸膜厚度治疗组[分别为(0.42±0.27)cm、(0.31±0.26)cm、(0.25±0.21)cm]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54±0.30)cm、(0.42±0.32)cm、(0.37±0.2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27,P=0.000)。两组综合疗效相比,治疗3个月末、9个月末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70.69%(41/58)、89.66%(52/58)]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5.00%(27/60)、65.00%(3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6、-3.192,P值均<0.05)。 结论 采用和解通利法用药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与单纯应用西药抗结核治疗比较,显效率更高;可减少胸膜肥厚粘连;降低胸腔积液中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木村病以及Castleman病的超声和病理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超声科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颈部木村病和颈部Castleman病的患者,分别为5例和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超声以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颈部木村病及Castleman病的超声图像均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均匀性低回声结节,但Castleman病结节内部多可见点线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木村病多为较丰富的树枝样血流,Castleman病多为较丰富的周围型血流。木村病及Castleman病的病理图像均为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木村病另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Castleman病可见大量淋巴滤泡。 结论颈部木村病及Castleman病在超声以及病理上有一定特异性,根据超声和病理学特征可对两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