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药结合基因工程药(干扰素)对抗乙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综合症,若造成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的则为肝硬化。任何病因造成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均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在肝内沉积,而形成肝纤维化。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明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病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病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下垂、胃肿瘤以及胃黏膜脱垂等,其中慢性胃炎在门诊患者胃镜检查占80%~90%,居各种胃病之首。慢性胃病的病程长,病种复杂,病情缠绵反复,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中医对慢性胃病的治疗优势明显。青献春教授行医40余载,对慢性胃病的治疗见解独特。本研究介绍了青献春教授对慢性胃病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的认识,对其临证用药原则和常用具体方药进行总结,并依此浅析青献春教授治疗慢性胃病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软肝散结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软肝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赤芍所含有的芍药苷含量;结果:芍药苷在2.4~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RSD为2.18%。结论:方法简便可靠,精密度高,分离度好,可作为软肝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青献春  青小星 《中医杂志》2008,49(2):108-109
梁剑秋(1910~1992)老师是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60余年,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以中医内科、妇科闻名。现将梁老运用调肝法治疗妇科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肝脏失调是导致妇科病的主要病机妇人以血为主,肝为血脏,与冲脉有关,肝经气血能影响冲  相似文献   
5.
青献春 《山西中医》1989,5(3):13-13
口腔溃疡,中医称口舌生疮。为某些地区、某些季节的多发性疾患,有时成为周期性的常发病。梁老通过多年实践拟附桂川连大黄汤治疗此病取效甚捷。现介绍于下,以飨读者。方药组成:大黄6克,黄连6克,附子3克,肉桂3克。病案举例:张××,男,45岁,干部,1986年3月20日就诊。张某素体阴虚,阳浮易动,舌尖糜烂日久,疼痛难忍,因偶食罐头、水果等更加严重,注射青霉素并服大量中成药、中草药效果不佳。观前医之方乃一派寒凉之品。诊其脉细数无力,舌红少苔,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作为当今十大名方之一,被公认为是治疗脾胃病和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其原方、加减方和合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主要针对补中益气汤的加味方,围绕到底何种情况下可以加用茯苓、用量是否应当受到限制这两大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青献春治疗胃痛10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献春  青小星 《光明中医》2008,23(4):481-482
余经过多年临床体验,认为慢性胃病往往证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都有失调和亏损,单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很难奏效,惟有从调补脾胃,重建中气方能见效。胃脘久痛可攻者多,可补者少。久病胃痛,中焦气化失常,精微化源不足,故可见虚象,但多由实邪内结脏腑气化失常而致,即使是脏腑虚衰,气化不及,痰水瘀血旋即内停,如是由虚致实,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软肝散结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浸膏中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HPLC法测定浸膏中芍药苷的含量,考察A加水量、B煎煮时间、C煎煮次数3个因素。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是加水10倍量,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提取工艺稳定,试验数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青献春教授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的认识以及方证用药的经验,并对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总结。着重介绍青教授在治疗慢性胃炎时注重调和脾胃、健脾燥湿、肝脾同治的学说思想。  相似文献   
10.
青献春  青小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21-122,125
生物化学作为研究生物体本身新陈代谢反应本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领头学科,在医学众学科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介绍了作者在承担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学、中药学和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生物化学授课任务过程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