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规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F),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8月1日,纳入针刺治疗失眠的SR。采用AMSTAR 2和PRISMA评价纳入SR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结果?共纳入9篇SR,发表时间为2013—2019年。AMSTAR 2结果显示:2篇SR质量等级属于低等级,7篇SR质量等级属于极低等级。PRISMA评分为18~25.5分,其中得分在16~21分的SR 2篇,得分在22~27分的SR 7篇。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的SR需要进一步加强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现有SR的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须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58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组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n=27)和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组(B组,n=31)。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B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脑损伤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近端到远端,即躯干的恢复优先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躯干肌肉受双侧大脑支配[1],因此,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常过度使用躯干,出现持久的代偿、肢体痉挛及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躯干的代偿运动会减少肢体的活动,而肢体的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会进一步阻碍肢体的运动训练和功能恢复。脑卒中的上肢功能恢复一直是一个难题,其原因很多。就康复训练这一方面来说,我们推测其与躯干的代偿及过度运动有一定的关系。为强化患者的上肢功能,抑制躯干代偿,我们在训练患  相似文献   
4.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也译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大多数国家年发病率在(0.6~4)/10万间,我国年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神经节及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和炎症反应,出现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对称性肢体感觉异常、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我科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技术配合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电针疗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颈椎病的诊断并不困难,通过查体及摄片或CT断层扫描,一般都可明确诊断。但疾病的发展过程远远超出医生及患者的预料。现将临床中所遇两例典型病例介绍给同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踝三针治疗中风足下垂的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其踝关节背屈和6分钟步行距离,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30例中出现踝背屈27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中出现踝背屈8例,有效率26.6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踝背屈恢复率、踝背屈度数及6 min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踝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足下垂,可尽早恢复踝关节背屈,改善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